小孩子上幼兒園后的變化(看著孩子在幼兒園的變化真的很欣慰)
“小豆包”們開學半個多月了吧?想想剛開學那會,他哭著鼻子、吵鬧著不愿去幼兒園慘兮兮的樣子,現在是不是進步很多?有人說,孩子上幼兒園就是哭著哭著就適應了。適應之后,他們每天都能帶給我們無限驚喜。不信,聽聽下面這些媽媽的分享。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他的作息變規律啦”
木子媽媽:
“上幼兒園后,豆丁最大的改變就是晚上能夠按時睡覺了,作息變得更規律了。以前我們這方面管得比較松,他的作息很隨意,一天早一天晚的,現在因為要早起上幼兒園,我們給他制定了科學的作息表,快到點了,我們會提醒他明天還要早早地上幼兒園哦,他基本上很自覺,乖乖上床睡覺去。”
解讀:
可以說,三歲入園后,孩子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地改變。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生活非常有規律,這對他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好處多多。這些固定的一日作息流程,讓孩子知道了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對自己的事情更具責任感和掌控感,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幼兒園的這段時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他將因此一生受益。
“她變得更加獨立了”
樂樂媽媽:
“上幼兒園后的第三天,她早上起來突然告訴我:媽媽,我要自己穿衣服,我們老師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強壓住心里的激動,連忙說,好呀好呀。以前也讓她自己學著穿衣服,但她不上心,估計上幼兒園后受到刺激了,看到其他小朋友能自己穿衣服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她也要做到。”
解讀:
幼兒生活自理,簡單地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幼兒在園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它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太小就不給他鍛煉的機會,家長要延續其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做到家園共育,他才能更健康地成長。
“她交到了新朋友”
涵涵媽:
“我們家的涵涵是位靦腆的小女生,我以為她在幼兒園會很長時間自己一個人,誰知昨天她告訴我在做分組游戲時,她認識了一個同組的女孩,叫妮妮,現在是她最好的朋友了,我真為她感到高興!”
解讀:
孩子在幼兒園,每天都能和小朋友們一起游戲、學習,這有利于其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老師在整個過程中,只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就會給不善于交往的小朋友很大助力。皮亞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體的同伴沖突是兒童發展視角轉換能力的必要條件,是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的前提。”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交往的發展,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遇到問題,他學會了自己先思考”
豆丁媽媽:
“第一天上幼兒園時,豆丁哭得那叫一個凄慘,但抗拒歸抗拒,他學習還是很主動,第二天就會唱老師教的歌謠了,在家里像和尚念經似的唱個不聽,現在他遇到問題喜歡自己先想一下,這可能得益于老師善于引導,遇到問題會讓孩子嘗試先思考解決方法。”
解讀:
幼兒園每天都會為孩子們提供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可以很好地促進智力發展,比如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引導孩子積極提問并主動思考,園內學習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每個環節都能讓孩子在生活與游戲中成長,這是在家里無法達到的。
“她成了我們家的‘游戲達人’”
朵朵媽媽:
“朵朵是個活潑開朗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里她學會了一些游戲,回到家里,她就變成了幼兒園的老師,有模有樣地組織全家總動員,一起做游戲,什么指揮交通的游戲、盲人過橋的游戲,我們也樂于配合,家里氛圍也變得越來越好了。”
解讀: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豐富多彩,在老師精心的組織下,孩子們在一起游戲,這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在游戲的初始階段,幼兒通常面臨玩什么、怎么玩、在哪里玩、和誰玩這些問題,這正是培養其主動性、計劃性的重要時機。在高水平、有質量的游戲中,幼兒能形成優良的學習品質,這對其未來的學習乃至終身發展都是有益的。
之前看到過一個問題:幼兒園的作用是什么?有一位網友會回答得很好,他說,幼兒園的專業性可以使孩子更好地成長,幼兒園是孩子步入社會的起點。幼兒園有孩子同齡的伙伴,可以讓孩子收獲不同的體驗;幼兒園也有專業的老師,可以讓孩子快樂地探索,自由地思考,體驗這個世界。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入園后的每一點進步,與幼兒園通力合作,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充實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