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教子的作文400字(作文與做人 葉圣陶讀后感)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作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很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與指導,但他的做法與大多數(shù)家長不盡相同。
葉圣陶喜歡看書,平時他也常常鼓勵孩子們要擠出時間去看課外書。他允許孩子們隨時到書架上拿書,至于看什么書,悉聽尊便,他并不過多干涉,只要孩子們自己愿意讀就行。
眾所周知,葉圣陶是知名的作家,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從不教孩子們寫作技巧之類的東西,他只是教給他們兩個寫好作文的“妙招”。一方面,他要求孩子們勤于動筆,每天都要寫一點東西,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另一方面,葉圣陶還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修改作文的習慣。
晚飯過后,他經(jīng)常將三個子女聚在一起,教他們修改各自的作文。每逢這時,葉圣陶一會兒帶著孩子們出聲朗讀文章,一會兒引導他們自己尋找問題,一會兒又在孩子們的作文上細致地批改。孩子們也時而靜靜聆聽,時而熱烈討論,時而若有所思。在他的教導下,孩子們都對寫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次,葉圣陶讓兒子遞給他一支筆,兒子隨手就將筆頭塞到他手里。他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使,要想著人家接到手時,方便不方便,你把筆頭遞過去,人家用時還要把它倒轉(zhuǎn)過來,倘若沒有筆帽,還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孩子聽了,紅著臉低下了頭。
一個冬日的清晨,兒子走出屋子時沒把門關上,葉圣陶就在他背后,開玩笑地喊道:“你怕把尾巴夾著嗎?”孩子聽了,連忙回頭關上了門。
就這樣,在父親不時地提示下,孩子慢慢養(yǎng)成了進出隨手關門的習慣。
葉圣陶告誡兒女,像遞給別人東西開關門這樣的事情雖小,但若懂得凡事為別人著想,就應該知道怎樣做。
葉老的兒女成年后曾深有感觸的說:“我們良好品格的形成與學識的不斷增長,和父親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讀后感
這篇選文,我是在教學生們閱讀時發(fā)現(xiàn)的,葉老,是語文老前輩,他給語文教師留下一筆精神財富,他的教育教學思想理念和教學方法 很有價值意義,值得效仿學習。我對葉老這樣的語文教育專家十分崇敬,也十分信服,尤其他老人家在寫作方面,身體力行,他的”兩個妙招“讓我佩服。
如何教學生寫作課?這篇小短文,向我們透露出葉老采用的具體方法,值得借鑒,有可以學習效仿之處。
多讀、多寫、多改 ,這三多,就是我讀后最大的收獲。而目前,恰恰是“三少”,癥結在此,讀的少,寫的少,改的少。如果不吸取教訓,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只會勞而無功,事倍功半。
“葉圣陶喜歡看書,平時他也常常鼓勵孩子們要擠出時間去看課外書。他允許孩子們隨時到書架上拿書,至于看什么書,悉聽尊便,他并不過多干涉,只要孩子們自己愿意讀就行。”
這段文字看出多讀書的重要性,我們教孩子寫作文,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不愛讀書,一到寫作文時,捉襟見肘,詞匯量不夠,所謂熟讀成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讀書,不輸入,肚子里沒有詞匯,如何遣詞造句,因此出現(xiàn)大量流水賬式樣的作文。用詞干癟,語言口語化,缺少文采,這些都跟孩子們讀書太少,有直接關系。有的家長們說了,我孩子讀書不少,就是不會用,茶壺煮餃子,肚子里有詞,倒不出來。我以我個人小時候讀書體會來說,確實如此,積累,摘抄,沒少弄,可是一到寫作文時,一樣是抓耳撓腮,費盡了心力,寫出來,自己不滿意。現(xiàn)在總結一下,覺得自己小時候讀書,囫圇吞棗,學而不思則罔,讀書要多讀,輸入的多,自然積累得多,在自己語言倉庫里暫時積存,早晚會派上用場,所以,重要的是先多多讀書,多看報,不要限制孩子讀什么,自由自在地讀書,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有了讀書興趣和習慣,再規(guī)定必讀書目。葉老的先“不過多干涉”即告訴我們教孩子自由自在的去讀書,大有好處。
“他從不教孩子們寫作技巧之類的東西,他只是教給他們兩個寫好作文的“妙招”。一方面,他要求孩子們勤于動筆,每天都要寫一點東西,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
葉老教子女勤于練筆,寫日記,每天都寫,這種方法,應該教給學生,并且作為必須做的作業(yè),這一點至關重要。我在最初教三屆初中生時,做過實驗,寫日記,好處多多,學觀察,學體會,每天都在觀察寫作,大腦觸突細胞活躍,靈敏,所謂“用進廢退”,大腦這部機器,越用越好使,越用越活躍,日記天天寫,寫每天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隨時觀察體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人、事、物,這樣長期記日記,寫作文,就有了平時訓練的基礎,到時候,就不會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是“下筆如有神”,濤濤江水奔涌而出,毫不費力了!寫的少,練筆機會少,一學期才寫幾篇作文,數(shù)量不夠,如何達標呢?因此,建議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天天記日記,我認為很有必要。目前看,很多語文老師并沒有做什么寫日記的要求,也不檢查,整天是講閱讀理解題,讀的少,寫的少,這樣教語文,老師學生都勞累過度,實際學生并沒有大幅度提高,累得夠嗆,所以,多寫,是葉老教給語文老師的提高學生能力的金鑰匙。學生主動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的學習語文學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動起來!才是學生寫作文逐漸進步的最好方法和根本途徑。
“另一方面,葉圣陶還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修改作文的習慣。晚飯過后,他經(jīng)常將三個子女聚在一起,教他們修改各自的作文。每逢這時,葉圣陶一會兒帶著孩子們出聲朗讀文章,一會兒引導他們自己尋找問題,一會兒又在孩子們的作文上細致地批改。孩子們也時而靜靜聆聽,時而熱烈討論,時而若有所思。在他的教導下,孩子們都對寫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讀這一段,我體會到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與眾不同。我一般是自己幫助學生修改,葉老是和孩子們一起修改,這種當面修改的批改方法,很值得我學習,讓孩子們自己逐個詞,逐個句子,逐個段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會大有好處,如何遣詞造句,如何布局謀篇,葉老這種面批修改法,值得學習一下。古人云“文章不厭百回改”,我們學生很多都是敷衍了事,寫作后不喜歡自己修改,寫完交給老師改,老師不改,批改時寫一個分數(shù)了事,或者批幾句話了事,根本不會修改,如何能提高呢?修改一下,進步一點,要學會自己反復修改,是提高自己寫作水平的根本途徑。
還有就是后面兩個生活小細節(jié),他教育孩子尊重人,不要隨便把筆頭沖著人,不要留尾巴,不關門,那不禮貌,沒有文明教養(yǎng)。他教育孩子養(yǎng)成文明習慣,走后要隨手關門,看似小事,但是以小見大,我們很多家長慣著自己的孩子,不注意培養(yǎng)平時的文明禮貌習慣,葉老用自己的嚴肅又幽默的方式,告誡孩子,從生活細節(jié)教育孩子們懂文明,講禮貌,懂得尊重人。這小細節(jié)實在是值得家長們和孩子們學習啊!
總之,讀了《葉圣陶教子女》一文,感受頗深,體會到葉老教子女寫作,是從多讀、多寫,多改的習慣入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源不深,無以流遠;根不深,無以參天;教不學,無以提高;學不會,無以進步。目前的”三少“,讀的少,寫的少,改的少,如果不改變這三少,無以談寫作大幅度的提高,短時期可以應付一下,從長遠看,從根本上看,還是要”三多”,才是葉老教書育人寫作之真?zhèn)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