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與網絡和諧共處,家長該怎么做作文(青少年應該如何對待網絡交往)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設備進入大眾家庭,青少年對電子產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游戲公司設計沉迷機制,制造游戲粘性,吸引青少年反復投身于游戲。由于自控力弱,不少孩子沉迷于網絡難以自拔,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了生活、學習。長期沉溺于網絡游戲的青少年,對身邊的人和事表現冷漠。網絡游戲的強化機制,會帶來類似吸毒效果,一旦停止游戲,沉迷者會很難從事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出現難以擺脫的渴望玩游戲沖動。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對于這種情況,家長、老師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家長們更是痛恨網絡游戲卻倍感束手無策。多數家長的做法是不準孩子上網,讓其好好學習,這樣做收效甚微。如果家長不去了解孩子沉迷于網絡背后的原因,是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走出對手機的依賴。找出原因,尋求適當的解決辦法,再進行疏導,不排斥網絡,讓孩子與之和諧共處,才是正確的做法。
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有好壞兩方面。孩子并非與生俱來厭學,其厭學有自身缺乏內省的原因,也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導向共同失誤造成的。對孩子的教育可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自省教育。其中所起的作用,家庭教育占50%、自省教育占10%。孩子沉迷于網絡只是一種表象,實際則是在生活學習中缺乏認同感與成就感,沒有獲得學習的快樂從而導致厭學。

下面我們來找一下孩子厭學的原因,找到原因方能對癥下藥。
一、厭學的內因。
1、多數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孩子主觀上都想學好,但學習是一件長期的、艱辛的事情,短期很難見成效,需要恒心與毅力來堅持。現在的孩子不少是獨生子女,生活中稍微困難的事情大都由父母代勞,孩子碰到學習上的困難與挫折,很容易逃避,加上成績不理想,面對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往往自尊心受損從而厭學。
2、孩子學習能力與實際水平欠佳。孩子聽課更容易開小差,一段時間聽不懂講堂內容后就會落下所學知識,這樣勢必產生力不從心的感覺從而造成其學習積極性不高,面對越學越多的知識就會厭學。
3、學習興趣不足。興趣不足的原因主要有:1)課業繁重造成學習時間長,容易產生倦怠。2)某些課程遇到學習阻力。比如很多女孩子都覺得物理抽象難懂。3)師生情感不佳引發情感遷移。如孩子排斥不喜歡的老師所教的學科。
二、厭學的外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有家長認為既然花錢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的學習全靠老師;還有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更多家長則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個人決定著家庭的人生,如果失敗了,父母的人生會跟著變得無意義,壓力隨之而來。
有的家長對孩子只談學習:你今天考試了嗎?考了哪科,多少分?你的作業做完了嗎?孩子如果回答沒做完,家長會說:趕緊去寫作業;孩子如果回答做完了,家長又會說:還不快去復習!這樣勢必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產生窒息感。另外,有的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是離異,這些都會在孩子的心靈上投下難以抹去的陰影,讓他們倍感孤獨,轉而投身于能給自己帶來快樂體驗的網絡而無心學習。
2、我國現行的應試教育。大量作業、頻繁考試使得孩子幾乎沒有供自己支配的時間,興趣愛好、娛樂、運動難以顧及;另外,孩子和同學之間產生矛盾也很難去傾訴。這些都很難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其次,學校的更多層面,比如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育手段單一、呆板,忽略學生個性發展,這些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從而厭學。
3、社會諸多因素的評價機制制約著老師和家長。孩子每天學習時間過長、作業過多、睡眠時間不足等都會讓孩子感覺身心疲憊從而厭學。
青少年沉溺于網絡、厭學,不但使家長茫然、老師憂慮,而且還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面對此種情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讓孩子盡快從網絡中走出來。
一、加強親子互動與交流,與孩子共情。親子之間保持良好的互動與交流非常關鍵。身教重于言教,有些家長自己喜歡刷手機、玩游戲,卻要求孩子不玩。孩子一旦沒考好就批評責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引導孩子找出失利原因并定出糾錯、提分計劃。親子間互動很重要,不能以大人的原則、思維、喜好去要求孩子,要以其喜歡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孩子只有內心接納父母,親子間才能建立良好的關系,家長才會了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才能讓自己更有話語權。
二、優勢視角看孩子,培養學習興趣。求知是青少年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但追求快樂又是天性,孩子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他們是按照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我的。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不可能認真學習。所以家長要用優勢視角看孩子,積極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優勢視角可以幫助家長轉念看孩子,不固化在孩子的問題上,而是去看孩子哪些正在改變,哪些已經變好了,如何在好的基礎上再好一點點。優勢視角可以推動家長和孩子共同關注“如何讓孩子可以更好”這一共同目標上。
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絕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家長和孩子共擔責任共同努力協作來解決。所以,只要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了一點進步,家長要及時鼓勵,這樣孩子才能在學習中得到快樂的體驗,看到希望。另外把孩子與其他成績好的孩子進行比較是大忌,家長這樣做只會挫敗孩子的成就感,造成其不自信及自責。家長多鼓勵孩子,點撥孩子好好學習才有效。
三、留心觀察,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加以培養,相信假以時日孩子一定能發揮特長。如:孩子玩手機可能是對某方面感興趣才陷進去,假如孩子特別愛看網絡小說,家長可以因此培養其閱讀興趣,購買一些孩子可能感興趣的書籍。又如:筆者一位朋友的孩子,讀高中時在班里成績中等,家長深知孩子考上名校無望,但是發現孩子身體素質不錯,對運動感興趣,于是就特別注重對其身體素質的訓練,最后孩子被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飛行技術專業錄取,一家人皆大歡喜。
四、學習網絡知識,正確引導。家長只有先學會上網,才能正確有效地指導孩子使用網絡、說服孩子。另外家長應多學習網絡知識,提高網絡素質,幫助孩子甄別網絡,選擇有利于開闊視野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網站。
五、制定規則,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對于沉溺網絡的孩子,家長簡單粗暴的禁止是沒有什么效果的,只會適得其反。建議家長讓孩子在家中上網,幫助孩子逐漸戒掉網癮。首先家長應和孩子一起探討,共同制定規則。用規則約束孩子,培養其自制力,合理分配上網與學習的時間。只有孩子親自參與規則的制定,自己掌握主動權才會覺得被尊重,也才能接受并按規則來執行。
孩子每次上網的時間多少合適呢?這里沒有統一標準。建議分階段實施,開始每次的時間可以長點,以后再慢慢減少,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自制力的培養很重要,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中考、高考成績,還會影響其未來的人生。若孩子排斥制定規則,應及時請專業人士進行干預,因為網絡成癮很久的孩子其心理問題是家長沒有辦法解決的。
總之,家長在面對孩子沉迷于網絡時切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打罵。多學習網絡知識,正確引導孩子;用優勢視角與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降低期望值;共同制定規則,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相信通過家長們的循循善誘、耐心引導,讓孩子從厭學變為樂學,定是指日可待。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轉發、分享、評論!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鴻騰領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