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善良孩子的3條簡單規則是什么(養育善良孩子的3條簡單規則有哪些)
父母花了很多時間告訴他們的孩子要善待他人,特別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更要互相包容。但是,養育善良的孩子不僅僅是在他們刻薄的時候責罵他們,還有教會孩子必須能體諒他人的情緒,并真正關心他們的感受。在善良與同理心相遇時,父母要把善良的品質傳授給孩子是一門極具挑戰的任務。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幸運的是,培養孩子的善良是有可能的。已經有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在善良訓練后都更加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善良有時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這其實是一項技能,可以讓任何一個孩子去幫助周圍的人。反過來又能幫助他們自己感覺如此美好,為自己感到自豪。
以下是養育善良孩子的父母習慣做三件事。
1. 培養情商
雖然人們傾向于將善良視為一種特定的本質本性,但其實它是植根于情商的多方面概念,一種讓人們監督自己和他人情感的技能,以及使用情緒來指導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的能力。一個高情商的人能夠準確地感知和評估別人的感受,并根據情況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幫助孩子發展情感詞匯,使他們能夠識別感受和情緒,是幫助他們成為善良的人的基礎。如果說表情符號的興起沒有教會我們什么,但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很容易理解情感的視覺表現。特別是在家里陪孩子觀看兒童節目的時候,可以適時地停下來詢問孩子看到畫面的感受。這是介紹這些概念的好方法,因為這些畫面表達簡單明了。在現實世界中,一些社會跡象可能并不那么強烈及容易解釋,而表情符號和虛構人物等視覺表現是學習情緒的工具,孩子們很容易掌握,特別是當它們很顯眼且夸張時。
2. 表揚善意的舉動
學齡前的兒童給我們一根棒棒糖或從蹣跚學步的孩子那里得到流著口水的濕吻的人都很清楚,善意很早就開始了,即使他們現在缺乏執行力。
花時間去注意并肯定這些善意的時刻,會凸顯出孩子們已經擁有的能力,同時形成一個積極的反饋循環,鼓勵善良向前發展。一個孩子表現出善意,一個成年人注意到這一點并贊揚他們,然后這種贊揚會觸發積極的神經反應,鼓勵孩子重復善意的行為。
學會和睦相處,為更大的利益做出貢獻,對于一個正常運作的社會至關重要,這些都是任何孩子都可以做的事情。注意和慶祝這些時刻可以讓他們感受到一種成就感,這對于幫助他們養成善良的習慣非常重要。
當然,孩子說傷人的話時,父母需要通過強調負面后果,來阻止孩子的不友善。但是,當孩子建立起一系列友善的話語或行動時,尋找給予獎勵的機會有助于他們繼續發展友善話語與行為。使用獎勵圖表可以給孩子一個直觀的提醒,并讓他們在努力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可以輕松看到自己的進步。
3. 模擬行善的劇情
通過使用木偶來扮演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做一個善良的人,與孩子進行學習和加強善良行為的互動。不只是簡單地給孩子們演示樹立善良的榜樣,而是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參與到創作過程中。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木偶非常能夠吸引孩子進行積極的社交互動,還設置了這樣一種情境:孩子對木偶如何善待他人提出了好的建議,獲得來自父母的肯定。
練習善良的另一種選擇是讓孩子們在看到書籍、電視節目或電影中虛擬人物對他人說不友善的話時,讓他想想合適的話語。在可以實現的情況下,可以跟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模擬還原場景,以切身的體會去避免自己生活中出現類似的情形。
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來說,志愿者服務可以成為加強善良的途徑。即使是小小的善意舉動也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善良的感覺像是一門轉瞬即逝的藝術,當那一刻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會認可,那就是善良。做下一件正確的事情,或者說善意的舉動,是一件可以實現的目標時,往往是能夠帶來強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