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的家長都在給孩子培養什么(一二年級該如何培養孩子)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的,昨天晚上寫完作業又到十點多了……”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摳橡皮,就是不認真寫作業,陪寫作業怎么那么難呢?”
“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聽話,我家孩子怎么就是跟我對著干?”
家有小學生,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身為家長,尤其是陪娃主力軍的媽媽們,是不是也會有上述諸多煩惱呢?
上篇我們談到,家長要想收獲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需要幫孩子養成兩個習慣——“會計劃”和“有時間觀念”,今天我們繼續上篇沒完的話題。
習慣三:會閱讀
一二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字、詞、句的認識與積累時期,由于沒有足夠的閱讀輸入,到了三年級以后,有很多一二年級回回考滿分的“學霸”突然就變成“學渣”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養成“會閱讀”的好習慣。因為不會閱讀,他無法正確理解數學題的含義,自然不知道該怎么去答題。因為不會閱讀,語文閱讀理解題成了大量的“失分題”,導致他一看到閱讀理解就內心直打哆嗦。可以說,“會閱讀”,不管是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是極其重要的。
6-12歲的孩子,正處于閱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一是家長要做到每天堅持為孩子朗讀20-30分鐘。
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由于學齡小,對字詞句的積累少,導致孩子在讀書的時候,會產生“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的正常現象。針對這個問題,家長在孩子自己進行閱讀前,可以先聲情并茂地為孩子朗讀20-30分鐘。孩子有了模仿,有了閱讀輸入,會順理成章地、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閱讀輸出。
二是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閱讀環境。
孩子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閱讀環境。好的閱讀環境可以是圖書館,也可以是孩子的書桌,但是家長一定要切記,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家長可以陪伴,但不可以玩手機、看電視等,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原來閱讀就是用來玩的”“閱讀沒那么重要,我應付一下就好了”等想法,孩子無法深入閱讀,無法對閱讀產生興趣,這樣的陪伴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如果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閱讀環境,時間長了,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會愛上閱讀,在興趣的加持下,閱讀量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增加。有了大量的閱讀輸入和字詞積累,有效的閱讀輸出自然也不在話下了。
習慣四:要堅持
以上三個習慣(“會計劃”“有時間觀念”“會閱讀”)的能力培養能否順利完成,最重要的便是家長做要到“要堅持”,這也是家長要幫孩子養成的第四個習慣。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說的就是堅持的力量。不管干什么事情,堅持是最難做到的事情。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家長督促孩子堅持下來,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什么樣,孩子大概率也會是什么樣。家長能堅持下來,孩子自然也能堅持下來。家長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榜樣。
以上便是一二年級家長需要幫孩子養成的幾個習慣——“會計劃”“有時間觀念”“會閱讀”“要堅持”。祝愿大家都能收獲一個“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