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從前,我們常常以“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來鞭策自己,好像打了孩子,孩子就會有出息一樣。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句話的合理性受到了大家的質疑。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有很多父母非常的心疼孩子,所以從不打罵;而有的父母則是希望孩子在挨罵的過程中能夠長記性,因此而成材。但是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那些受到父母暴力行為的孩子和在和諧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

經常遭受父母打罵的孩子,在心里會有創(chuàng)傷,也會留下很深的陰影。有這樣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是很聽話,同時爸爸媽媽對他的要求也非常的嚴格,只要他做得不符合爸爸媽媽的規(guī)矩,他就會挨打。
慢慢地,孩子習慣了爸媽的這種處理方式,也不再去用他的行為挑釁父母。而是變得越來越聽話,無論是誰都忍不住想夸這個孩子,因為看起來真的非常的懂事。

可實際上孩子并不是這樣,他依然有著自己的想法,只是不再表現(xiàn)出來了。表面的順從只是他的偽裝。
后來大學畢業(yè)后,憑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份非常優(yōu)秀的工作,讓很多人都非常的羨慕。平時他的脾氣也十分的暴躁,做事的方式也比較偏激。在家庭關系中,只要出現(xiàn)了一點點的問題,他就會對父母大吼大叫。

那些被父母的愛包圍著長大的孩子呢?
他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愛中,父母用溫和的方式教育著他們,無論孩子做錯了什么父母總是選擇包容理解,然后耐心地和他們講大道理,暴力行為在他們的身上從未出現(xiàn)過,因此他們的性格非常的好。孩子長大了以后,也非常的優(yōu)秀,對父母也十分的孝順,身邊的鄰居或是親戚朋友都會非常的喜歡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
其實,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沒有必要和孩子動手,這樣首先傷了家庭的和氣,其次也傷了孩子的心。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方法,不能把孩子當成出氣筒。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畢竟他們還小,而我們是成年人,家長的責任,就在于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判斷正誤、一味地打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正確的方式有很多,我們完完全全可以避免最極端的一種。暴力看起來是有效的,但是孩子卻僅僅是一時的屈服,他們骨子里依然不理解家長的用意,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里。所以說找對正確的教育方式很重要,如果方法錯了,那么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無法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