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品不好(孩子品性不好)
孩子的成長其實都在細節里!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有一些我們認為孩子長大后,自然而然會改掉的壞毛病,竟然變成了孩子的習慣,甚至影響到了孩子的性格和人品!這個時候,我們再去改變孩子,已經變得很難!
所以,我們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及時地糾正孩子的一些壞毛病。以下這三個“小毛病”,看似不起眼,一旦成為習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如果你發現自家孩子有,一定要趕緊糾正過來!
喜歡插嘴
有一種孩子,特別喜歡插話。
大人在聊天的時候,他動不動就插上兩句;
明明看見大人在打電話,在講事情,不管你有沒有空理他,就站在你耳邊說自己的,讓你心煩意亂;
在課堂上,老師說上句,他在下面接下半句……
有的家長不以為然,認為是小事,殊不知這是在幫助孩子養成壞習慣。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喜歡插話的孩子,首先就特別沒有眼力價兒,不看場合,不分對象,想說就說,看起來有點兒自以為是,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情商低,將來不吃虧才怪。
其次,這樣的孩子容易自大,小時候插話,大人都讓著他,孩子習慣了之后,就會認為自己很重要,等長大后還隨意插話,一旦得不到回應,就很容易心里不平衡。
最后,喜歡插話的人,往往比較八卦,沒事兒就豎著耳朵聽別人說話,還喜歡到處打聽事兒,這樣的人特別招人煩。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心理咨詢師李桂云老師認為:以“自我”為中心是多數孩子都具備的心理特性,當父母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就會有“被忽視、被冷落”的感覺。因此就會以“插話”、做某些動作,來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
所以,家長要關注到,是不是自己冷落了經常插話的孩子?平時要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傾聽孩子的話語,讓孩子有話可說,有人可聽。
其次,家長要教給孩子基本的禮儀,不隨便插話,不隨便打聽,提高孩子的禮儀素養。
將喜歡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
有一次和朋友聚餐,其中一個朋友的孩子在餐桌上一直大呼小叫,要求媽媽將自己喜歡吃的菜統統放在自己的面前,否則就大發脾氣。
孩子媽媽一邊給孩子挪菜,一邊無所謂地解釋道“我家孩子脾氣犟,如果不放在他面前,他這頓就不吃了,會餓到。”
很多家庭,為了讓孩子吃好吃飽,每次吃飯的時候,都將孩子最喜歡的菜放在他面前,看起來是為孩子的身體著想,其實就是在害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這樣養大的娃自私自利,心里只有自己。他會將這種自私貫徹到所有的事情上,在他眼里,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其他的人都應該照顧自己,讓著自己,圍著自己轉,這樣的孩子就是自私狹隘的“巨嬰”。
每次吃飯都要挨著自己喜歡的菜,孩子眼里從來沒有禮儀,沒有禮貌,沒有規矩,在家的時候,父母慣著你;在外面誰會慣著你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一餐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一餐飯,就可以養成孩子的一生!
等人到齊了,才能起筷吃飯;
不能用筷子敲桌子,敲碗碟;
夾菜不能亂抖,不能在盤子里亂翻,不能夾別人跟前的;
不能將喜歡的菜全放在自己面前;
筷子不能插在碗里……
餐桌禮儀看似很多,但是每個都很重要,良好的餐桌禮儀是一個人人品和素質的基本體現,是家庭長期熏陶的結果,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在這方面從小就養成遵守良好的餐桌禮儀的好習慣。
喜歡告小狀
媛媛老師發現班上有個叫喬喬的男孩特別喜歡告狀,動不動就舉手說這個同學上課不聽講,那個同學把口水抹在桌子上。下課了,經常趴在老師耳邊說誰誰又被媽媽批評了。
喬喬就像個班級的小雷達,什么事兒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動不動就告狀。
媛媛老師和孩子媽媽談過之后,發現了問題所在,喬喬是二胎家庭,有個弟弟。喬喬和弟弟一出矛盾,就和父母告狀,媽媽經常不分青紅皂白就把被告的臭罵一頓。
慢慢地,喬喬發現,這是一個被媽媽重視,表揚的好方法,于是沒事就告弟弟的狀,在學校就告同學的狀。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喜歡告狀,大人們普遍不會太在意,認為孩子還挺可愛,有問題知道和大人說,挺好的。
卻不知,喜歡告狀的孩子上學,成人后,這種行為有多讓人討厭。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喜歡告狀的人,只能看到別人的缺點,他們從來不去看對方的優點,每天都在挖空心思找別人的錯誤,別人的缺點,這樣的人心理陰暗,小肚雞腸,很容易變成眾人眼中的“小人”,其實非常可怕。
喜歡告狀的人,喜歡邀功,特別是發現告狀能換取很多好處之后,他就會瘋狂地用告狀來邀功,來凸顯自己的優秀。
喜歡告狀的人,喜歡推卸責任,他會將自己摘得干干凈凈,將問題全部推卸到別人的身上。
從小喜歡告狀的孩子,往往是缺愛,缺關注的孩子,他們只是通過告狀來換取別人的贊賞和關注而已。作為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喜歡告狀,首先要檢討自己,是不是忽視孩子了。
其次要對孩子告狀的行為理智對待,對好的部分給予肯定,對求助的內容給予幫助,同時給出建議,鼓勵孩子能積極地自主地去解決問題!
小細節見大問題,有的時候,我們認為孩子長大慢慢就好了,結果在這個慢慢的過程中,這些壞習慣就深刻在孩子的行為中,甚至成為了性格中的一部分。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對孩子多觀察,多上心,將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小問題”及時幫助孩子修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