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無論生活習慣還是禮貌教養,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習慣可影響孩子一生。美國“積極的力量”網站最新載文,刊出育兒專家莎拉·巴克利總結出的“影響孩子一生的10個習慣”。
1.經常擁抱撫摸。兒童健康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更多的擁抱和愛撫。小兒更需要多抱抱,稍大點也需要經常擁抱和愛撫,或拍拍后背、摸摸頭發等。家人的肢體接觸會讓彼此都感受到愛意。
2.經常讓孩子干點家務。讓孩子幫助父母掃地、洗碗或喂寵物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既有助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又能使小家伙感到自豪。無論孩子是否喜歡做家務,讓孩子參與家務都是一個好習慣。
3.一起做飯。與孩子一起體驗下廚的親子時光,一起烤面包或一起包餃子,讓孩子打打下手,他們會非常開心。即使讓孩子參與做飯需要更長時間,對孩子來說也更麻煩,但意義重大。即便長大成人,這種體驗也是無法復制的美好回憶。對稍大點的孩子來說,有些食譜很簡單,很容易上手。這時,家長可以坐下來看著孩子操作,陪伴就是最好的鼓勵。
4.親子互動時關閉電子設備。與孩子互動時,應關閉手機等電子設備或將電子設備收起來。只要家長花時間傾聽孩子說話,增加眼神交流,孩子就更可能參與互動,也更可能向家長敞開心扉。
5.一起散步。與父母一起散步是孩子們終生難忘的珍貴經歷,一起散步是增強父母與孩子感情紐帶的很好方式,也更容易讓孩子與父母無話不說,聊得更多。
6.一起玩耍。當父母與孩子一起玩耍時,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快樂。父母無需制訂“親子玩耍計劃”,只要有空,無論孩子在玩什么,都可以主動加入孩子的行列,一起玩紙牌游戲就是不錯的選擇。只要有父母參與,孩子就會更高興更快樂,焦慮更少。
7.與孩子單獨相處。父母不必為“一對一親子時間”做太多計劃。即使每天15分鐘的全神貫注也足以讓孩子受益。與孩子單獨相處時,可以順其自然做任何能讓孩子發笑的活動或游戲。
8.按時就寢。各種日常習慣中,每天按時就寢對保持健康最重要。親子閱讀(睡前故事)、睡前洗澡、擁抱聊天都是很好的“睡前準備”。這些睡前常規活動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釋放壓力,睡眠質量更高。
9.共進晚餐時談談心。一家人共進晚餐時,與孩子交談有助于加強家庭紐帶。通過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孩子開口說話,談談自己的一天。比如,一天中“最感動的事”“今天學到的東西” “周末希望干啥” “本周的目標”等。任何事情都可討論,這個習慣很快就會成為孩子的期待,也有益家長更深入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10.分享“私密笑話”。當父母和孩子相互分享“私密笑話”時,雙方都會感到無限快樂。因此,親子間要培養默契,一個會心的微笑或一個眨眼動作,都有助拉近父母與孩子的距離。(陳宗倫)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