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源于父母的影響(父母的行為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孩子)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你家孩子有哪些壞習慣?
相信這么一問,大多數父母都能列舉出自家孩子身上的諸多“壞毛病”。
挑食、注意力難以集中,脾氣差,不講衛生、貪玩等。
幾乎每一個孩子身上都存在類似的問題。
但大多數父母在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的同時,卻沒有意識到,孩子身上的這些壞習慣,其實很多都是父母一步步“慣”出來的。
過度干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期盼。
正是因為有這一期許,所以父母會時刻緊盯孩子的一舉一動,監控著孩子的行為。
心理學上管這一類父母為:直升機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時刻盤旋在孩子頭頂,監視著孩子。
對于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思想活動都要進行管控。
最終的結果是,父母越緊張孩子的言行,孩子越容易出錯,更容易受挫。
以至于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難以做對。
反過來,父母還責怪孩子不努力,注意力不集中。
卻不知在自己高壓的管控下,孩子實在難以集中精力去做事。
不恰當的指示
為什么你家孩子總是不聽話,或者對你的話熟視無睹?
很多父母都覺得,這是孩子叛逆的表現,是孩子不乖,不聽管教。
卻沒有想過,是父母自己本身所給的指示有問題。
好比如說,只是簡單的需要孩子收拾一下房間,打掃一下衛生,但是父母卻能從這樣的小指示,上升到孩子今后的生活不能自理,表示對孩子今后的擔憂等一系列未來的問題。
當然,這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擔憂,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但是對孩子而言,當下就是一種苦惱,往往會選擇左耳進右耳出,對父母給的指示不予理會。
除此之外,父母給予的不清晰的指令,比如:你能不能聽話點。會令孩子摸不著頭腦,怎樣才算聽話?
孩子不懂,所以便難以執行。
又或者說,父母所給的指示,超出了孩子自身的能力范圍,以及不和事宜的指示,都會令孩子選擇“反抗”而不執行。
父母自然而然就會給孩子扣上“不聽話”的罪名。
沒有效果的懲罰
當孩子出現不當的行為時,大多數父母都會選擇用威脅、恐嚇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但是僅僅只限于嘴上說說而已,卻沒有實際行動。
久而久之,孩子深諳父母的“套路”,父母再利用同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自然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還有很多家庭,由于爸爸與媽媽之間的育兒觀念不一樣,對待做錯事的孩子,懲罰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
有些父母懲罰孩子過于情緒化,想起一出是一出,基本按照當時的心情來,懲罰規則含糊,致使孩子會不停的試探父母的底線。
所以說,不一樣的懲罰方式,更易加重孩子的惡劣情緒,更容易破壞親子關系,激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對抗心理。
在這一教育過程中,父母也更容易傷心、受挫,甚至會出現自責,焦慮的行為。
進而再一次放大孩子身上的壞毛病,陷入惡性循壞。
心理學專家坦言:孩子身上毛病多,離不開家長的失敗教育 。
所有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都是父母的問題。
不要一味的將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孩子身上,父母不妨回過頭來審視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才是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
養成壞習慣容易,想要改掉卻很難。
還請廣大父母能夠盡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給孩子一個好的人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