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孩子,有點主見,但又比較自我。特別是初一至關重要,作為家長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初一由扶到放,畢竟又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和小學一年級有點類似。
女兒進了初中,第一次數學才打了79,嚇我一跳,要知道小學階段,她的成績還是班上前幾名。于是,我調整了對待她的管理方式,改放養為幫扶,每次數學作業都檢查和講解。
堅持了兩周,又進行了第二次數學考試,這次就有90多分了。看了試卷,沒什么知識漏洞了,我又開始放養,隔三差五欣賞一下她的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解答。有時,她問,我就和她一起讀題目,一起想辦法解決。
第二,小學階段更多的是陪伴,初中階段就是尊重。
每次女兒和我聊學校里的事情,我總是很認真地聽。有時候聊,誰又喜歡誰了,雖然也會驚訝于她的變化,但我會很平靜地說:“有意思。”甚至有時調侃她:“你有喜歡的人嗎?”她很干脆地說,沒有。
有時,她會說誰欺負自己了。我也很認真地聽,回應她說:“這個人有點煩,要不要我幫助你?”她一般都會自信地說:“不用了,我自有辦法。”
雖然有些事情,我也有些擔心,但是,我更多地是支持和理解女兒,給予她尊重,畢竟她是一個獨立的人。
第三,作為家長,我總是從書本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在我肚子里沒出生之前,我很擔憂她的營養和胎教方式,當時閱讀了《懷胎十月》,照書上說的,聽音樂、繪畫、跑步、按時睡覺,及時補充營養。
后來又看了《1到3歲的習慣養成》、《4到6歲的習慣養成》《孩子的正面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現在,正在看《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
遇到問題看書,沒遇到問題看書,這些方面的知識儲備越多,處理孩子的問題就越得心應手。孩子在成長,家長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第四,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處理好和老師的關系很重要,班主任老師的鼓勵很重要。
小學,我帶她在自己的學校,老師們對她自然很好。初中,我看到女兒的班主任老師是新來的,原來班上的好多尖子生都集中在學校有經驗的老師的班級里,我還有一點擔憂。
后來證明我是多慮了,班主任老師看女兒穩重,平時我也挺尊重她的,就經常對我女兒說:“你完全可以考班級前三名,年級前20名。”女兒像打了雞血一樣,期中考試班級第8名,全校60名。
上學期期末,全班第5名,全校第50名。這個寒假過后,摸底考試,全班第4名,全校第22名。一路向上,少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