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會納與園里的孩子們互動游戲
“脾氣大、不愛吃飯、調皮搗蛋……”PAOPAO幼托育嬰園的創始人李會納表示,在她從事學前教育十多年的時間里,聽家長說得最多就是0-3歲的孩子“不好帶”。如何培養和規范嬰幼兒的行為習慣?李會納告訴記者,這是她創辦育嬰園的目的——除了照料學齡前孩子,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轉化成孩子內在的性格、情操和道德觀念。
想幫助更多的家長
“80后”李會納如今是兩個孩子的媽媽。2013年,不到1歲的大女兒開始調皮搗蛋,這讓自認為教育幼兒比較專業的她也一度變得毛躁起來。可冷靜一想,李會納意識到要想讓孩子有個好習慣,家長的影響很關鍵。于是她便陪著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慢慢引導孩子的習慣。可嬰幼兒不容易接受說教的過程,她便采用游戲的方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慢慢孩子的習慣變了,玩過的玩具都會自己裝好。
李會納說,通過女兒的早期教育讓她意識到,“帶好孩子”是大多數家長面臨的難題,如何幫助更多像她一樣的家長,也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于是,PAOPAO幼托育嬰園誕生了。從創園之初到現在,李會納一貫秉承的教育理念就是不能只照看孩子,要讓孩子養成按時吃飯、睡覺,愛閱讀,善于跟人溝通交流,適應集體生活,樂于跟人分享等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提出嬰幼兒行為規范心理課程
“孩子變化很大,回家后會自己洗手、整理玩具,吃飯也不挑食了,還經常幫我干家務……”這是一位媽媽寫給PAOPAO幼托育嬰園的感謝信。信中這名幼兒的變化,來源于李會納根據自己多年從業經驗和大量社會調研總結出來的一套游戲互動理論——嬰幼兒行為規范心理課程。李會納說,0-3歲的兒童處在認知和行為階段,這個階段是行為習慣規范養成的最重要時間。
有一個小男孩剛到園里時,經常和別的小孩搶東西,搶不過就打人。李會納經過與孩子媽媽溝通,了解到平常孩子在家里要什么大人就會給什么,久而久之,在孩子的認知里這世界上的東西都是他的。李會納開始關注這個孩子,每次遇到他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時,她都會上前說清玩具是別人的,讓他等別的小朋友玩完后再借用,或者用他的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換著玩。經過一個月的行為規范與引導,這個孩子進步非常大,再也不會和別人搶東西了。
良好習慣終會結出最美果實
“進來一個孩子就要看好一個孩子,一定要家長放心。”李會納說,PAOPAO幼托育嬰園在西安已有4家分園,為惠及更多家庭,今年起將在省內外發展更多的分園。每家分園不超過16個孩子,老師配備3名以上,老師不僅要熟悉幼兒園和早教中心的教學方式,還要學習嬰幼兒行為規范心理課程。
社會上時有一些虐童事件被曝光。對此,李會納堅定地說,這樣的事情在PAOPAO幼托育嬰園絕對不會發生。育嬰園除了常規考核外,對每一位老師都會進行詳細的履職調查。此外,為保證園區安全,還在育嬰園引入消防設施,嚴格保證食品安全,裝有24小時無死角監控,家長隨時可以查看。
“痛并快樂著”是李會納對自己工作的評價,她說通過引導兒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是她最高興的事情。英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李會納相信,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像種子,終究會在未來發芽開花,結出最美的果實。
來源: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相
編輯: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