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每次考不好孩子也很難過,但就是平時不努力,考試徒傷悲。但是他知道孩子也想考好就是動力不足,用不上力。
其實很多孩子都知道應該好好學習,但是就是做不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目標不明確。

學習目的不明確,也就是不知道為了什么而學習,你可能跟孩子說過無數(shù)遍,考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其實這些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沒有吸引力,說白了,就是太遠了!
對于小學生來說,考一個好的高中就已經(jīng)是一個大目標了(初中一般都不需要考,都是還跟著戶口走,除非要上好的私立)那對于他來說幾乎是五年十年以后的事情,幾乎考慮不到。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要給孩子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可實現(xiàn)的小目標,才能解決問題。
怎么分解呢,相信以名次和成績?yōu)槟繕耍芏嗉议L都試過很多次,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咱不從成績和名次上來分解,建議大家從孩子對自己的要求上來分解。

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提高孩子答題的正確率,并給予獎勵,來促進孩子對進步的渴望。名次和成績孩子都不能輕易突破,但是自己的正確率,孩子是可以掌握的,從而提高孩子對自己的掌控力。
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讓孩子感覺考試就像打通關游戲一樣,自己達到自己的標準就可以,最重要的是這個標準是根據(jù)孩子來制定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
比如,孩子這次考試,得了65分,成績不好,你讓他分析一下,自己會的有多少,本來可以做對的有多少,算一下正確率。
當然這部分要正確區(qū)分完全會了和沒有掌握扎實的區(qū)別,如果同類型的題十次能對9次,那就代表孩子掌握了。
但是孩子不能達到90%左右的正確率,那就代表孩子還是沒有完全掌握這個知識點。
根據(jù)孩子的水平來判斷,如果孩子就會65分的題他考了65分,那孩子的正確率就非常高,即使他的成績沒有特別高,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同時期望孩子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先夸獎完孩子,再讓孩子分析那些會一點但是不完全會的部分,到底是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幫助孩子去掌握這部分內(nèi)容。而這一部分就是下次孩子進步的潛在得分點。
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每一次考試中都能正確分析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孩子對自己有內(nèi)在的要求,孩子就能越來越進步,會的也會越來越多,還能提高孩子學習的內(nèi)驅力。
對于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來講,其實更重要的是習慣和認知,不是分數(shù),成績只代表孩子的過去,而習慣才代表的是孩子的將來。要想孩子優(yōu)秀,眼睛不能只盯在分數(shù)上,而是習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