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情緒,我們都不陌生,每個人都“有過”情緒,也還會持續產生情緒。情緒是我們面對外部事物產生的主觀感受,有的時候,情緒也會在生理和心理的作用下,自動發生。
情緒的產生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1、外部刺激物
可以激發情緒的外部事物。
例如,難度大的考試、窘迫的經濟狀況、他人的態度、美好的景色。
2、身體中的生化環境
情緒和我們的神經遞質是有關的。
神經遞質是由肽類、氨基酸類、胺類構成的化合物,他們在神經系統間進行穿梭,激起或者抑制神經沖動,例如,多巴胺讓一個人興奮,會產生渴望興奮的情緒,血清素會讓人平靜喜悅,減少對疼痛的敏感,這些神經遞 質的釋放,既受外部環境影響,也受自身生理狀況影響。
情緒的管理,一共是四個階段
01
感知情緒
第一個階段是感知情緒。
也就是能夠感受情緒發生時自己的感覺,以及自己究竟處在哪種情緒內,這種情緒的喚起水平是怎樣的。
例如,我現在的情緒是憤怒,我的感覺是:我看到了頭頂的天暗沉沉的,聽到自己的心跳,還有耳邊好像有嗡嗡的聲音,我的肩膀非常緊張,雙手發抖伴隨酸痛感,我目前的憤怒水平到了最頂點了,如果 10 分為滿分,我有 10 分的憤怒。
這就是情緒的感知過程。
02
鏈接
第二個階段鏈接。
情緒的發生既可以是在個人的身上,也會發生在別人身上,也會發生在一個群體中,感知他人的情緒及群體的情緒,就是情緒的鏈接能力。鏈接還會發生在周圍的環境中,在一些重大的惡性事故中,有的人可以順利逃避危險,有的人卻遭到了傷害,這是鏈接能力的差異。有的人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無法走入人群,無法融入環境,缺乏鏈接能力。
03
管理情緒
第三個階段管理情緒。
感知自己的情緒狀態和水平,就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管理,可以和周圍的環境進行鏈接,就可以主動管理自己所處的環境。
有人說自己不具備情緒管理能力,容易沉溺在情緒中,被情緒掌控,其實是因為無法感知情緒,才會沉溺。
和沉溺相反的一種情況是,有的人面對情緒永遠是抽離的狀態,就好像旁觀者一樣,所以他們往往沒有什么起伏很大的情緒狀態,甚至“沒有情緒”,這樣的人被稱為理性。
情緒是行為的動機,當一個人的情緒如一條直線一樣,這個人的行為也無法創造高水平的運轉。他可以很專注,可以很努力,但是他的行為缺乏“心理能”。(心理能的說法來自于榮格,區別于物理能,這種心理能來自于內在系統,其實就是一種動力值)
04
影響力
第四個階段影響力。
一個人的情緒管理一直在自己的小循環中進行,并不能持續提升總的心理能,因此,當可以通過調動自己的情緒去影響他人的情緒時,就會幫我們打開一個大的能量生產池,我們不僅自己產生能,我們還會從外部環境獲取能,這樣我們就可以維持高水平的情緒管理。
家庭教育指導師在幫助父母工作時,需要幫助父母提升自身的情緒感知能力,繼而可以和孩子的情緒進行鏈接,感知家庭氛圍和環境,最后提升父母的情緒影響力,也就是父母有能力通過情緒去調動孩子的情緒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