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兄弟單位的一位政治學專業的好哥哥聚了聚,一瓶酒、兩小菜、一盆麻辣魚聊得舒服。在閑聊中這位哥哥說的一些話,給了我不少啟發。對于我以后的生活事業,對于孩子 的教育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1、有爭有不爭
教育心理學有一個最近發展的概念:說的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盲目制定目標。要讓孩子能夠做到“跳一跳,摘個桃子”,這樣容易達到學習目標,還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作為已經參加工作的成年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要認為好事來了,就盲目地去爭取。要做一做事前評估,爭一爭有可能實現目標的果斷去爭取,條件不夠或者差一大截干脆就不要爭。既不得罪人,也不增添煩惱。

2、一分為二看問題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對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有著精辟的論述。凡事都有其兩面性,我們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說明這好事壞事互相轉化的普遍道理。就像這次東航MU5735客機墜毀事故中,原新聞報道遇難的是133人,實際是132人。其中一名女性因防疫行程碼帶*而被迫改簽航班,可能她正因為延誤了行程而心情低落的時候,卻成為最為幸運的女性。
所有以自我為中心對事物做出的判斷都是有偏差的。利與弊、好與壞都不是絕對的,從今天起我們要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相信我們都是上天眷顧的人。

3、拒絕接收無效的信息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位普通職員每天上班下班過得無憂無慮。一位中層領導卻正在苦大愁深。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位中層領導承擔的事務比較多,工作壓力大。咱們拋開這個不聊,我們說一說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不是來自工作本身,而是我們隨著職位的升高,接收到的信息多了,知道的不公平的事情多了,欲望也就大了。
從現在起,我們要嘗試著拒絕接收一些無效的信息,知道的無效信息越少,我們的快樂會越多。

生活處處有思考,選對方法沒煩惱。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