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 C S。
這四大因素分別對應:
A注意力R理由C自信S滿足感
當一個孩子具有了這四大因素,學習對于他來說就像游戲通關,欲罷不能。
原來孩子這樣學習會上癮
1)Attention 注意力
對于各種年齡階段的孩子,我們都會發現:即使是學習了相同的時間,孩子們對于知識的吸納程度都會有不同,而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由于每個孩子的注意力程度并不一樣。
學習的效率不夠,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也是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
而這往往與孩子的興趣有關,對于這件事情缺乏興趣,提不起干勁。同樣對于成人也是如此,枯燥單一的工作總是讓人昏昏欲睡。
在這里介紹幾種作者認為能夠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1.給學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把“你快去做一頁數學題吧!”改為“我們來玩一個腦力大挑戰游戲好嗎?”)
2.還沒學完,就停下來。
(把“你做完這一頁才能去看電視。”改為“你的學習時間做完這一頁就要結束咯。”)
3.將作業游戲化。【拆分任務,新鮮刺激】
(把“需要看30分鐘書”改為“5分鐘用來熟悉章節,15分鐘用來閱讀內容,剩下的10分鐘用來梳理新學到的知識。”)
2)Reason 理由
了解學習的理由會給孩子提供學習的動力,了解自己為什么而學更能提供持續不斷的學習動力。
在一定程度上,學習的理由是能讓孩子了解學習的價值,所以學習的理由可以分為外因和內因兩種。
·來自外部的動力,指自己的行動是在外部(他人或環境)的報酬、命令下所做出的。
·由內心產生的內部動力,是指自己所做的行為完全是自愿、自律性的,是出于興趣而做的。
在這里用幾個例子給大家區分一下內因和外因的不同:
1.報酬志向
“你今天考到一百分我就帶你去吃一頓大餐。”【把學習作為獲得報酬的手段】
2.自尊志向
“我不想被同學看不起,我一定要超過他。”【出于自尊心或競爭欲而學習】
3.充實志向
“我在學習的時候,感覺到我對這方面了解地越來越多了。”【學習本身讓人感覺充實、快樂】
你覺得哪些是內因?哪些是外因呢?
3)Confidence 自信
先天才能在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中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超一流人才與二流人才最大的差別就在于“練習量”的不同。
而要在學習中通過量變引起質變,“自我肯定感”和“自我效力感”是自信的兩個來源。
在這里用幾個方法引導家長該怎么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1.表揚幼兒的努力行為而不是評價結果。
(把“你今天數學考得很棒。”改為“你在數學上下了很大的努力,把自己不會的題都挑出來進行了練習,所以這次取得了很棒的成績,真棒!”)
2.通過詢問引導幼兒思考這次成功的原因。
(把“你這次成功了。”改為“你覺得你這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子的方法讓你對完成這項任務更有幫助嗎?”“這是你自己能夠調整和改變的嗎?”“下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做呢?”)
3.積累成功經驗,難題分臺階完成
(把一次性解決難題改為分成幾步完成。將無法一下子達成的目標分解為各個小目標,在孩子努力后能達到的程度上,一步一步提升經驗,從而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達成目標。)
4)Satisfaction 滿足感
對尚未建立遠大目標的孩子來說,他們只會為眼前的事情而努力,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大人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不斷給予的小獎勵,就是引路的好方法。
要想讓獎勵見效,有兩個竅門。
(1)加入隨機性
低門檻-小獎勵-近目標-多次數
采用“做對題目就可能有獎勵”的方法,但獎品出現是隨機的。
(2)讓孩子給自己設定獎勵
我們可以教孩子自己設定目標獎勵的方法
·“做什么事情、到什么時候、完成到什么程度?”在設定目標的時候,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自己有80%的把握能夠完成的目標,是比較合適的目標。
讓孩子學習上癮,家長外在影響因素是梯子,父母只管不斷給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靜靜等待目標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我們應該多詢問孩子主觀感情背后的理由,詢問他們評價的根據,幫助他們加深思考。
記住: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能夠獲得主觀的能動性,獲得更多自我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