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級必讀書單(一年級寒假好書推薦)
寒假正是讀書的好時候,選擇合適的書很重要,不同階段的孩子應該讀什么書呢?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1.兒童性
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語言學習、情感和心智發展規律,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閱讀需求,推薦適合的書目。
2.經典性
推薦書單以國內外經典作品為主,兼顧人文百科。
3.教育性
學有所得,根據部編版改革對孩子閱讀能力的要求推薦閱讀書目,應試能力+文學素養全覆蓋。
期待已久的寒假書單來襲,趕緊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一二年級
這本書貼近孩子的心理特點,游戲性的故事能帶領孩子在故事中學習,在游戲中認知。孩子能體驗到陽剛、睿智、謙遜的父愛。爸爸則能實際操作如何陪伴孩子,成為孩子眼中真正的英雄。
親子共讀的最佳讀物,內容多樣,插圖生動,隨處開懷而笑——生動、幽默、單純、溫馨、深邃。寒假陪伴孩子從這本書開始吧!
《神奇的校車》是一套將奇特想象和抽象的科學知識完美融合的科普繪本,情節驚險刺激,語言生動爆笑,對話童稚可愛,知識卻清晰嚴謹。展示了一種新奇的、迷人的、另類的自然科學教育方式。
在一次次不可思議的神奇之旅中,讓孩子們體驗原理、學會操作、懂得思考、愛上科學。
書中講述了聰明的貓幫助窮困潦倒的主人翻身的故事,作者運用一系列華麗而豐富的插圖,把淘氣的貓和它的主人的冒險經歷,以及豪華的場面,熱鬧而又戲劇性地描繪出來。
大幅精妙的獨創插圖,為這則經典的故事鍍上一層新的光彩,畫面中充滿了巧妙的細節,是值得高聲朗讀和欣賞的版本。
作者聚焦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兒童群體,用溫暖的筆觸呈現他們的生活狀態。故事中的孩子,像顆顆小露珠,晶瑩、純凈、柔嫩,盡管他們有難處,有傷心,但他們用露珠般的純真,給世界帶來盎然的春意。作者用豐富的細節、純凈的兒童語言講述不同的生命故事,讓更多幸福的孩子通過閱讀,體驗不一樣的生命,獲得成長的啟示和力量。
《春雨的悄悄話》收錄了兒童詩壇功勛卓越的著名詩人樊發稼的100篇經典詩歌,包含《春雨的悄悄話》《小娃娃的歌》《爸爸來信》《說話》《問銀河》《愛是什么顏色》等名篇。
讀樊發稼的詩,能讓你一面遨游于童年的絢麗多彩的幻想之中,一面又清醒地感受著時代的現實和責任。浪漫主義的氣質,結合了面對生活、善于思考的理智,我們能看到作者作為一個詩人應具有的秉性。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恐龍、螞蟻、海豚或者袋鼠會說話,他們就能跟你講故事?這是一本以動物擬人日記體的形式,第一人稱介紹動物們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知識的科普故事書。
書的內容由一個個精彩有趣的問題串聯,正文回答標題所提出的問題,語言風趣俏皮,知識全面細致,圖畫精美逼真,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一個個關于動物王國的神奇故事。
三四年級
有一個老婦人的田里有個稻草人,稻草人為她看守稻田。老婦人沒看到葉子上有蟲子,肉蟲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想給老婦人警告,可老婦人無法知道稻草人的警告,一直期望著有個好收成。稻草人看到老婦人很可憐,自己又不能幫他們,就傷心地倒下了。
《稻草人》這篇童話就通過一個富有同情心而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的所見所思,真實地描寫了二十年代中國農村風雨飄搖的人間百態。
“如果誰也不愛并對愛毫不關心,長得美麗有什么用呢?”很可惜,愛德華并不明白這個道理,也許還有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愛德華注定要經歷一次既奇妙又艱辛、既苦又甜的旅程去學習如何愛別人。
作者用優美詩意的語言講述了一個關于愛與被愛的故事,使我們與愛德華一起,去學會感受愛,回應愛,付出愛。這是一個關于愛的童話故事,純真而悠長,值得細細口味。
《鼴鼠的月亮河》講述了一只與眾不同的小鼴鼠米加,他喜歡發明,不愿意像爸爸一樣做一位挖掘專家。他為了完成一個異想天開的計劃——給好朋友尼里發明一臺洗衣機而獨自遠行。在陌生的地方,米加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奇遇,結識了新的朋友,也找到了自信,實現了夢想。
《鼴鼠的月亮河》里有純真、堅定的友情,有令人溫暖的親情,讓主人公米加不再孤獨。希望孩子們從書中再次體會友情的珍貴、親情的溫暖,從而更加珍惜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風貌奇特的古代佳作,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話、生物、醫學、水利、礦產等方面內容。《山海經》是中國古人想象力的集中體現,深刻并鮮活地反映了上古時代的種種神話傳說。它就像是一塊五彩的寶石,我們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都會發現驚喜。漫步在《山海經》里,我們猶如走進了伊甸園,滿眼是奇花異草,到處是猛獸珍禽。
該系列叢書由臺灣著名作家張嘉驊精選《史記》中的人物故事編寫而成,共計60篇。主要根據《史記》的“本紀”、“世家”和“列傳”的相關篇章,精選了杰出人物的事跡,其中有帝王、將相、世家公子、謀士、教育家、武士、辯士、刺客等。
它專為孩子打造,用孩子的語言和現代的視角把艱深的古典通俗化,讓歷史鮮活起來,既重史事還原,又兼顧文學和人格修養,使孩子們能夠較早地領略古文古史魅力,閱覽千百年前的金戈鐵馬與獵獵旗幡。語言生動,文字流暢簡約,通俗易懂,有極強的故事性和可讀性。
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感動之力的生命,這種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給孩子的古詩詞》是中國詩詞界大家葉嘉瑩先生的最新力作,葉先生以其七十載古典詩詞教學經驗與功力,為孩子精心遴選出177首中國古代經典詩作、41首經典詞作,將詩詞中蓄積的所有偉大心靈、智慧、品格與襟抱,匯集成一部給孩子的好作品。
五六年級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部影響20世紀的兒童文學杰作,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
世界上可怕的事情,莫過于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么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窗邊的小豆豆》不僅帶給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而且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全世界極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通過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離小英子而去,表達了告別童年的悲傷和懷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種說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
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時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們寫了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林漢達先生編著的一部通俗歷史讀物。
林漢達先生以絲珠串線的手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從春秋直到三國一千多年的歷史,圖文并茂,淺顯易懂。它不但是一部優秀的歷史讀物,還是一部優秀的語文讀物,對于向少年兒童普及歷史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從清末到辛亥革命時期的若干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幅幅世態圖和風俗畫。雖然是回憶性散文,但是有現實的斗爭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蘊含著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現實的執著態度。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于此而表現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為作者的遠大志向和博大襟懷,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湯姆叔叔的小屋》圍繞著一位久經苦難的黑奴湯姆叔叔的故事展開,并描述了他與他身邊人——奴隸與奴隸主——的經歷,并著力刻畫了接受奴隸主灌輸的基督教精神、逆來順受型的奴隸湯姆,也塑造了不甘心讓奴隸主決定自己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
這部感傷小說深刻地描繪出了奴隸制度殘酷的本質。斯托夫人也因對黑奴命運的關注成為支持廢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讀散文就像穿越田野,無邊無際,遍地花開。合上書打開書,我們眼前會展開更廣闊的世界。
與《給孩子的散文》相遇,孩子們的情感、美感、心性、知性,被如許精選的文字所浸潤、滋養,一生都將受益匪淺。孩子們能通過《給孩子的散文》,領略散文的“包羅萬象”,感受名作的巧思、大家的文心,進而體會世界的廣闊、人生的豐富。
七-九年級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中國北平城里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
祥子由一個“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底層勞動者淪為一個“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祥子的一生,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破產農民在“市民化”過程中的沉淪,因而祥子的悲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包含著更為深刻的文化和時代因素。
歌聲在天地間飄蕩,沉重得像要把人間捧入天堂。其中有頑強也有祈望,頑強唱給自己,祈望是對著蒼天。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是當代作家史鐵生創作的一篇小說。小說描繪了黃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個風趣的放牛倌的故事。小說真實鮮活、自然貼切地描繪了革命根據地陜北黃土高原的風貌,展示了陜北人民的樸實、忠厚、積極樂觀的性格,感情深厚,娓娓敘來,令人回味無窮。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一書里最經典的一句話,這也是一本值得一刷再刷的書。
故事的起源于一個阿富汗少年由于怯懦犯下過錯,又用謊言粉飾自己卑劣的行徑,內心煎熬卻無法自拔。直到中年,才選擇了“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愛能超越生死之間,思念仍在,所愛之人自然活在我們心間。
這本書寫的是小村莊黃沙梁。作家用細膩的筆調,描述村里的每一個角落,那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一條土路、一截土墻、一個洼地、一縷炊煙、一棵榆樹、一頓晚飯、一只小蟲、一只老鼠,一根樹枝、一根木頭……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形態,每一樣事物都活出了生活與生命深層次的意義。
《平凡的世界》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并不多,路遙當屬其中之一。
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斗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