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后家庭教育也是一度沖上熱搜,其中火爆全網的北大“學神”韋東奕的父母均是大學老師,從小給他創造了好的學習環境。
小時候我們經常被要求背誦三字經,其中“養不教,父之過”很多人印象深刻,這也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聰明的父母從小就懂得培養孩子這5個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一,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
獨立并不是非得等到孩子十七八歲上大學才放手,聰明的父母在孩子還是孩童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比如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玩具,早早學會自己吃飯,稍微大點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會讓孩子四五歲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寶貝”。
我有次周六去爬山,其實山也不算高,路相對來說也比較平穩。我碰到一個媽媽,她背著一個書包,手里還提著零食,帶著的孩子看起來五六歲的樣子,全程不肯走一步路,就是要媽媽抱,不抱就大哭大鬧,折騰得媽媽十分狼狽,滿頭大汗,最后他們還沒爬到一半就回去了。
我想那位媽媽可能是想著帶孩子出來玩玩,看看花草樹木,呼吸下新鮮空氣,結果啥也沒干成,還把自己累得不行。
最開始的獨立培養過程中孩子多少會有些不愿意,畢竟他享受過你無微不至的照顧,所以可以在放手中制定一些小目標,小獎勵,讓孩子感受到獨立的快樂。
二,讓孩子學會堅持,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很多大人都容易三分鐘熱度,今天學畫畫,明天學剪輯視頻,隔兩天又開始折騰廚房,然而到最后都沒有堅持下來,堅持這件事從小就應該學會培養。
作為父母不要總認為孩子沒有毅力,不要覺得孩子不夠堅持,這些都是可以培養的,一旦孩子想學習某些興趣,那就讓他長久的學習,學習中如果孩子想要放棄一定不要同意,同樣學會用獎勵的方式培養孩子堅持的毅力。
一件事孩子能堅持下來,其它的事他也就都能堅持下來,關鍵是從小就要開始學會培養孩子堅持的習慣。
三,充滿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父母應該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充滿自信,這個習慣的培養最大阻力往往來源于父母自己。
現如今“雞娃”教育風靡盛行,父母們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但凡孩子學習差一點,才藝少一點就會焦慮上頭,批評孩子,可這樣最容易打擊到孩子,喪失信心。
毛主席曾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自信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與工作,自信的人更有魅力,自信的人更能有所成就。
四,熱愛閱讀
現在這個時代是知識獲取最容易的時代,而閱讀是讓孩子成長最快的方式。
不能識字時就可以給孩子看一些繪本,讓孩子了解開闊眼界,了解五顏六色的世界,大一點給孩子看故事書,古詩詞。
從卡通形象到詩詞韻律,名人事跡,每一份閱讀都會在孩子腦海中留下痕跡,熱愛閱讀這個習慣終將陪伴孩子一生,學習一生。
五,尊重他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和學習中都會更為順利,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懂得尊重別人。
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比如媽媽把地拖干凈,孩子要學會珍惜,比如長輩給孩子買了零食要學會說謝謝,可能這都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可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是要從小事做起。
教孩子尊重別人,父母也要懂得尊重孩子,要學會傾聽孩子自己想法,不能總是用成人思想來安排孩子的一切。
結語:
好的習慣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以后人生的基礎,是走向成功的軌道,聰明的父母都會從小培養,而不是等到孩子性格慢慢成熟,壞習慣頻發的時候再去糾正孩子。
對于兒童來說,最好的學習就是培養好的習慣,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他將受益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