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好奇心。好奇心伴隨著問題,問題產生對答案的期待,而答案在這種被期待中指向未來。
2.發掘自己的閃光點。當一個人懂得欣賞自己時,你會感受到認可自己帶來的強大力量。
3.告別惰性。只有克服自身惰性,才能行穩致遠。
4.學會整理情緒。聽幾首喜歡的歌曲,或是安靜地獨處一會兒,不論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學會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解,呵護自己心靈的健康。
5.培養“成長型思維”。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雖然天賦重要,但后天努力才是成敗的關鍵因素,從而能保持不斷學習的姿態。
6.學會復盤總結。不斷躬身自省,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摘自人民日報夜讀
保持好奇心,激發求知欲。雖然不懂育兒,但我還是覺得陪伴并不是坐在一起,每人一個手機,你看你的,我看我的。中午接園后,我在短視頻上翻看合適的親子游戲,最后確定“連通器”小實驗。自己帶著做了幾次,然后讓孩子自己嘗試,并將自己所了解的淺薄原理講給她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玩得很認真,雖然不懂原理,但有效激發了求知欲。
告別懶惰,迅速行動起來。懶惰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最近沒有午休,有種倒時差的感覺,早上起來頭腦昏昏沉沉的。送完孩子回家,原計劃看會兒書,一躺到沙發上,就想休息。做了幾次思想斗爭,然后就去睡覺了。下午感覺還是困,繼續睡覺。晚飯時,外面下起零星小雨,雖然感覺還是想睡覺。但我知道,不能再放縱自己,于是帶著孩子去感受春雨,風雨之中,孩子玩得很開心,我的心情也為之一振。
成長思維,活到老學到老?,F在的社會發展迅速,可謂日新月異。以前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生活已經漸漸顯露出其不足之處。我們需要“多才多藝”,需要掌握更多懶以生存本領,才能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不要滿足于眼前的成就,更不能一蹶不振,要保持不斷進取的姿態,在挫折中成長,在坎坷中進步。
好習慣是成功的助力劑,逼自己一把,當我們養成良好習慣,成功也就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