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很多學者做過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很多家庭中的孩子都不太喜歡做家務活,而這些不喜歡做家務活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相比于喜歡做家務活的孩子來講,他們的就業率只是喜歡做家務活孩子的1/15,犯罪率卻是非常的高,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做家務活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與自身責任意識,所以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希望大多數父母都可以讓自己家里的孩子養成喜歡做家務活的好習慣。
那么如何讓孩子輕松地、持久地養成這個好習慣呢?以下幾點家長必須注意:
1.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要想讓孩子輕松的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首先家長需要做的第一點就是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在孩童的這個階段,孩子們總是非常渴望被自己的爸爸媽媽重視,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常常陪伴自己。
因此在孩童的這個階段,父母們可以告訴孩子,在這個家庭中,做家務活幫助了爸爸媽媽很大的忙,如果可以變得勤快喜歡做家務,爸爸媽媽會很開心,從而可以空出很多時間一起去游玩。
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家長們需要做的第二點就是提供給孩子們選擇的權利,只要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是重視自己的,而且自己選擇的工作或者需要完成的事情,孩子也會心甘情愿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比起父母們強制性給孩子安排家務工作對孩子更有說服力,同時這樣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重要性,之后在有家務活的時候就會自己給自己去選擇。
3.把任務細致化,并給孩子做示范
父母們想讓孩子養成喜歡做家務的好習慣,需要做的第三點就是把家庭任務與家務活細致化,并在家務活方便給孩子做好示范。
比如說父母在周末出門上班的時候對孩子講“趕我們下班的時候把房間收拾好”,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就不知道應該收拾哪里,龐大的任務工作量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從而變得不夠積極。
這時候父母就需要在平時生活中細致地安排家務任務,并且先自己將自己的房間收拾好,這樣才能給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4.忘記“完美主義”
父母們需要做到的第四點就是需要忘記“完美主義”,不能總是以自己做事情的標準去衡量孩子去要求孩子,這樣子不僅會挫敗孩子的自信心與做事情的積極性,還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比如說孩子今天將自己的房間收拾了,但是沒有收拾到特別整齊的樣子,地板沒有拖干凈,這時候父母不能責怪孩子,應該先夸贊孩子,然后再指出缺點,這樣子孩子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會更加努力。
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父母需要注意的第五點便是,一定要給孩子提供適合孩子的工具,比如說孩子只有一米三那么高,但是家里給孩子準備的掃地工具比孩子的身高還高,這樣子孩子在使用起來會特別的費力,這樣子也會影響到孩子打掃衛生的積極性。
若給予孩子一個小小的掃把,或者孩子將自己房間打掃干凈過后還會再將客廳打掃好,所以說一個適合孩子的工具是十分重要的。
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需要注意的第六點即是一定要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比如說父母若是經常在家里抱怨自己上班多累多累,回到家里還要收拾這么繁瑣的家務,真的是太枯燥乏味了,這樣子就會給孩子傳達出家務活非常枯燥乏味這樣的信息,至此孩子也就會抵制去做家務活。
但若是父母傳遞給孩子積極向上的信息,孩子就也會對家務產生興趣,從而也會對做家務干活有積極性。
7.不要強迫孩子
父母需要注意的第七點便是,一定不能去強迫孩子。
比如說給孩子說一些“一定要趕我下班回來將家里收拾干凈,不然就要懲罰你!”、“必須在半個小時之內將你自己的房間收拾好”等等之類的話,這時候會讓孩子覺得十分的強迫,孩子也不會盡力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務,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8.提供獎勵
父母需要注意的第八點便是,在指揮孩子做家務以及其他任務的時候,對于孩子一定要賞罰分明,不能只有懲罰,適當的表揚和鼓勵與獎勵孩子,都可以促進孩子養成很好的習慣,還可以在孩子的成長上提供極大的幫助。
因為適當的獎勵可以幫孩子增進自信心,使孩子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自信與他人合作。
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父母需要注意的第九點其實是要幫助孩子合理的完成所有的任務,因為對于孩子們來講,都喜歡有趣的不枯燥乏味的事情與任務,若是父母給孩子安排的時間與任務都特別的凌亂,這樣孩子會失去對某件事情的興趣,從而會感到十分的乏味。
所以說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合理地安排任務,這樣,孩子也會喜歡上某件工作與事情。
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父母們需要注意的最后一點其實是一定要給孩子自己發展的空間。
就比如說今天給孩子布置的任務是打掃自己的書桌,回到家后發現孩子打掃完了,這時候父母可以教給孩子如何去更好的收拾自己的房間,如何去使用一些工具,如洗衣機掃地機之類的,這時候孩子在下一次打掃衛生的時候就可以有自己發揮的余地了。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做家務的好習慣的一些方法與意見內容的大致總結了,看到這里的父母們,平時在家里你們有沒有教孩子如何去做家務呢?你們家里的孩子有沒有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