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最佳階段。小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大,他們的各種習慣容易養成也容易改變,作為小學教師應從各方面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下面談一下我的粗淺的認識 。
一、提高認識,以愛心真情感化學生養成好習慣
1.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行為習慣不能養成,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辨別能力,并通過與優秀同學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和自己進行對比,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別人,以及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習慣。
2.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是轉變學生的關鍵。一位好老師首先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因此,我真心愛學生:用愛心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用愛心去糾正學生的缺點,用愛心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說:十個手指伸出來也有長短。全班學生在思想、學習、行為等方面總是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后進生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我對他們傾注了更多的愛,從而促使他們盡快改正缺點。
3.我以《中小學生守則》為準繩,重點抓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讓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使用文明語言,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二、開展活動引導學生,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育實踐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在長期的、反復的訓練中形成的。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從多方面借助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班級開展“良好行為習慣小明星”活動,定期評比,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不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不亂涂亂畫等。平時,我利課余時間,讓學生通過自評,比一比誰的好習慣多;讓學生通過互評,找找別人身上有哪些好習慣,自己身上還有哪些不良習慣,并制定自改計劃。對那些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定期表揚、獎勵,號召同學向他們學習,通過多元化評價,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反思,鞏固學生好的行為習慣,改正不良行為習慣。讓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為學生長大后形成良好的個性品德、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三、持之以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教學細微環節之中,往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正是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他們也就可謂是學會了學習,教師也就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
1.課前準備習慣的養成。
每節課前,我都會讓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品,擺放整齊。鈴響進教室認真投入地做課前活動。做得不到位的學生及時督促,讓其改正。這樣天天堅持,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為課上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上學習習慣的養成。
首先,要注重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么怎么說,只關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言。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同時傾聽時要動腦思考。長久堅持下去,一段時間過后學生養成了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其次,培養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習慣。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我精心設計,注重學習過程,注重實效,采用課堂討論這種形式,在討論中不斷強化、鞏固學生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就能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各項素質。同時,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行為,著力于提高學生對真理和謬誤的判斷能力,追求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鼓勵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就一定能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和學習深度,真正促使他們形成主動合作,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3.課后復習,預習習慣的養成。
我教給學生復習和預習的方法,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堅持復習完當天的課程再認真完成作業。寫好預習筆記。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量的預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提高,特別是對可塑性強的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對小學生加強預習習慣的教育是必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四、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矯正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家庭和社會也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主要通過家訪、家長會、電話會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取得聯系,使家長了解并配合我的工作,改進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極做法,共同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教育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做一個合格的公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學生和家長的不斷配合,堅持。小學生年齡小,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但培養良好習慣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這項工作需要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將習慣養成抓緊、抓細、抓實、反復抓、抓反復,才能真正抓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