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行為方式主要是指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日常言行舉止和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模式,是影響未成年人習慣養成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養成什么樣的習慣以及怎樣養成習慣。
教育方式的類型有嚴厲型、放任型、權威型等。在嚴厲性的教育方式下,父母對孩子嚴加管教,孩子對父母有一種畏懼感,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依賴性強,凡事缺乏主見,或者不服管教;在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下,父母給孩子絕對的自由,聽之任之,孩子往往會很任性,做事情沒有原則,甚至缺乏同情心;而在權威型的教育方式中,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會給出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孩子有比較強的獨立性,善于和他人溝通,遇事有主見。不同的教育方式會衍生出不同的生活、行為方式。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有重要影響。父母與未成年子女之間的相處模式多種多樣,有說教式、領導-下屬式和朋友式等。在說教式的相處模式下,父母子女雙方也會有一定的溝通,但是溝通較少且易發生爭執,可能導致子女產生壓抑的心理,對任何事情都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領導-下屬式的相處模式下,父母對子女嚴加管教,子女表面上言聽計從,但是內心卻對父母極不滿意,容易養成冷漠、叛逆的習慣;在朋友式的相處模式下,父母子女的關系較為和諧,即使出現分歧也會得到較好的解決,子女容易養成善于通過溝通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習慣養成。”有人說,從一個孩子的言行舉止,就能想象到他的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對高素質的、舉止優雅的父母,通常不會教育出行為粗魯野蠻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耐心,工作壓力大,經常對孩子發脾氣,他們的孩子就常常會情緒低落、焦躁壓抑,做事情沒有積極性;而有一個經常抽煙、酗酒的父親,孩子也很容易沾染不良習氣,從小抽煙、酗酒;父母有暴力傾向,孩子也或多或少會有暴力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