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教育廳線上開展的“河南省家長學校‘開學第一課’公益講座”系列活動中,我認真觀看并學習了由周彥偉老師主講的關于加強“習慣培養”,奠基美好人生的精彩講座。讓我受益頗深。
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影響成功的關鍵因素是習慣。良好的習慣是通向成功的橋梁。什么是習慣呢?習慣是一種自動化的行為模式,是在重復出現的有規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好習慣可以助力成就我們的人生發展,壞習慣則會危害阻礙我們的人生發展。
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的責任遠遠大于和優于學校教育和老師教育。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重視和加強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習慣養成大致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 強制階段
家長可以通過表揚、獎勵、延遲滿足、引導孩子自主選擇的方法,讓孩子去執行好習慣,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反抗和拒絕,就停止中斷。
2、 激勵階段
通過第一階段的實踐,孩子從內心認識到哪種行為是好的習慣,哪種行為是壞的習慣,通過家長的舉例說教,也能從中感受到好習慣會帶來什么樣的好處,也更加激勵孩子自己要主動有意識的堅持好習慣。
3、 疲憊階段
習慣的養成容易出現反復,家長要有耐心,當孩子做的不到位時,要適當提醒。千萬不要指責孩子做不好,打消孩子的積極性,這一階段千萬不能忽視。做為家長要有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到。如果家長放棄了,就前功盡棄了。
4、 鞏固階段
習慣的培養并無統一固定的周期,不同行為變成習慣所需的時間相差非常大。“習慣的培養需要21天”這種說法并不科學。這種說法出自美國的一個整容醫生,他發現截肢病人需要21天來適應自己肢體的殘缺,這種被動適應生活和我們所說的主動養成一個好習慣并不是同一回事。不管習慣養成所需的時間是多久,都需要我們把好習慣堅持做下去。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助孩子鞏固這些好習慣,讓這種好的行為內化成孩子自身的無意識的不需要強制的品質。
在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1、給孩子創造有利的環境 2、耐心地引導孩子3、及時地表揚孩子4、給孩子做良好的示范5、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意見統一,默契合作6、通過游戲或者演示增加學習好習慣的興趣7、恰當的規則,不能隨意更改8堅決的態度,當孩子不配合,家長要堅定立場,明確界線不能讓步。
雙減政策的實施,減負給孩子和家長提供了更多可自行支配的時間,如何將其充分有效的利用好是做為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當前,家庭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做為父母,我們也要與孩子一同成長,也要不斷地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更加優秀的孩子。通過學習,我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有了更加系統深刻的了解。好習慣有很多,在我們的生活中好習慣無處不在,比如,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晚刷牙的好習慣,整理東西的好習慣,自己洗襪子的好習慣,每天閱讀的好習慣,每天鍛煉的好習慣,堅持練琴的好習慣,堅持練字的好習慣,守時的好習慣等等,太多了,好習慣要從小培養,因為孩子還小,孩子的自覺自主意識還未形成,還不能夠完全分辨清楚對與錯,這就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和幫助,幫助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做新時代的家長,成就孩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