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安全一直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但仍然有許多悲劇在不斷上演。
前段時間,河南鄭州一名女子帶著兩個孩子走到小區的升降欄時,指示孩子穿過升降欄。但沒想到,升降欄突然啟動,其中一名孩子腦袋被卡住,整個身體也隨著升降欄的上升被吊了起來。
女子慌張起來,舉著雙手托住孩子的腳,并嘗試將孩子取下來。但一時間無法成功。
這一幕無比驚險,相信看到視頻的每個人都會全身抓緊。好在最后在路人的幫助下,孩子平安脫險。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家長的錯誤引導,以及自身不遵守規定,是造成這件事的主要原因。
好在這起事件,沒有造成孩子的傷亡。然而有許多事件,卻是以悲劇收場。
2021年8月,廣州某小區一名幼童從22樓墜落。在此之前,孩子用力地抓住欄桿,但最終還是無法堅持掉落而下。
同樣是8月,洛陽市某小區有群眾報警稱,三名小孩在高樓陽臺邊緣玩耍,其中一名孩子不幸墜樓身亡。

類似這樣的新聞已經數不勝數,這樣的意外,必然導致一個家庭的破裂。
究其原因,是因為家長的疏忽。

小孩一般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心理,同樣,他們對很多事也沒有敬畏之心,因為他們不知道后果會是什么。
所以家長的責任就是要告訴孩子,什么事是絕對不能做的,什么事會有危險,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如果在生活中發現孩子的行為具有危險性,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并認真告訴孩子不能再有類似行為。

現代生活五花八門,那么家長需要在哪些地方對孩子格外警惕呢?
注意那些易發生意外的地方
從許多孩子遭受意外事故的新聞我們可以看出,有些地方是事故的高發地點。
比如,陽臺、電梯、公共交通還有狹窄空間以及家里的窗戶、陽臺等地。

年紀小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也對危險一詞沒有明確的概念。這也是許多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的疏忽。
作為家長,不僅需要告誡孩子,培養他們辨別危險和安全的意識。在公共場合,需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動向。嚴肅地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哪些行為,會產生危險。比如,頭手不要伸出窗外,不要靠近車門等。

在過馬路時,讓孩子養成看紅綠燈,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當然,自己也務必要以身作則。
可以將一些事例告訴孩子,讓他在心理產生警惕。
即使是在家里,家長也一定要注意讓孩子遠離窗戶,更不要做出翻越、跳躍等動作。
家里的危險用品,如剪刀、裁紙刀、水果刀等鋒利物品,還有細小的物件,如螺絲釘等,都要放在孩子無法接觸到的地方。避免他們傷到自己。

除此之外,要讓孩子遠離有積水的地方。
是的,你沒聽錯,哪怕只是一點積水也需要警惕。
曾有新聞報道,一名孩子溺亡在自己院子的水桶里。而水桶里的水,只有不到一半。
其實溺水身亡的過程和深淺沒有直接關系,突然嗆入肺部的水,才是溺水的關鍵因素,對于身體還處在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所以在家里盡量不要將有積水的容器放在孩子可直接接觸的地方。

當然,更不要私自下河游泳。即使是到游泳池,也需要家長時刻陪同,防止意外發生。
不要聽從陌生人的話

兒童拐賣一直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人販子會瞄準獨行的小朋友,上前搭話。取得孩子的基本信任后,將其帶至偏僻的地方,最后強行拐走孩子。
為避免類似的悲劇,家長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聽從陌生人的話,更不要接受陌生人任何的恩惠。一個人時,盡量走人多的地方。如遇陌生人強行動手,需要教孩子學會大聲呼救。
教孩子一些求生技能

除了引導和教育孩子,培養他的安全意識外。家長更需要教孩子一些求生技能、
許多家長會把孩子的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繪畫、音樂、英語等等。與其將孩子的時間壓得這么多,不如讓他學習一些更有用的必備技能。比如,陪孩子觀看一些基本的安全教育節目,學會識別各種安全標識等。
比如游泳。不僅能增強孩子體質,還能讓他在意外落水后懂得自救。
轉移孩子注意力

大部分孩子天性好動,這并非一件壞事。只是年少的躁動讓他們可能經歷一些危險,做出一些危險的行為。
但其實,家長如果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將注意力放在一項健康合理的運動上,那孩子在日常的頑皮行為就會減少,更多的精力將留給他喜歡的運動。

對于安全意識的教育,每個家長都應該重視起來。不僅要教育孩子,更要以身作則,遵守相關規定。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