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家庭的假日旅行結束了,昨天下午送別另外兩個家庭,今天開始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

假期中,孩子的早上一般都是9:30起床,10:30吃完早餐,接著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看IPAD, 哈哈,盡管,我平時對他的限制是每天看IPAD不超過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鐘,但是在假期中,在群體的環境中,我這個“嚴苛”的父親也無能為力了。

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唯一遺憾的是,他們聚集在一起玩游戲的時間稍顯“過多”。(哈哈,打游戲的照片我就不放了)當然,我也在問自己,我們幾個家長是否有提前給孩子們設計在一起游戲的內容呢?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們成年人,可以提前為孩子們設計好旅游中一起游戲的內容,比如這點可以向海外的童軍活動借鑒,家長與孩子共同探險,野外生存,一起探路,一起做飯,一起搭帳篷,都是最樸實的和大自然的互動,自然沒有電子產品的空間。(當然,一路上,我也盡力在根據場景讓孩子和大自然,和田野,和運動,互碰)
好歹,從今天開始,吃完早餐,就在早餐廳,我們開始新的安排了。我早上寫作,一杯咖啡,他在旁邊,我給他布置了晨讀的任務,他也很自然地進入角色,45分鐘的時間,都專注在書里。10分鐘后,我會帶孩子一起運動。每天上午一小時的閱讀,一小時的運動,下午也是這樣,這是我和孩子假期中共同設定的,只是從今天我和孩子獨處開始。

這也仿佛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每天晚上爸爸帶著我去圖書館的情景。爸爸雖然是個工人,但特別喜歡看書。每天他下班吃飯后,總喜歡去工廠的圖書館借書看,而我也好奇圖書館是什么東東,纏著和父親去。結果父親就在圖書館看小說,我呢,就拿著父親給我借的我也可以看不大懂的雜志,只是看其中的圖片,猜里面講什么。不過,猜著猜著,我就喜歡讀書了,讀著讀著,讀書就陪伴了我半生。

所以說,孩子的良好習慣從何而來?坦白說,到現在為止,我還真的沒有見到任何一個6、7歲的孩子會自覺每天早起讀書,都是父母不僅設計,而且以身作則,這樣孩子的良好習慣才能形成。
先寫到這,馬上出發帶孩子運動了,游泳、打拳、打爸爸(最后一個是孩子剛才聽我讀讀這篇創作時特意叮囑加上的),和孩子一起感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