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幾個不聽話的孩子,你會怎么辦呢?
我的同事程姐在大四的孩子身上,是一位非常強勢的母親,她做事都很強勢,她說:“嫂子你這是不是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啊?”
如果說這句話在這里同樣適用,那么,“不聽話”這三個字就是她說出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呢?
首先,
大人告訴孩子“不可以”,她是根據她的行為來判斷的,她是天生就聽話的,沒有選擇權。
其次,
因為自己從小在被打罵中長大,她也不敢反抗。她說:“如果沒有我的反抗,我就不會這樣做了。”
再加上她的妹妹在幼兒園里被孤立,她不敢去面對,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因為在家她是媽媽說了算的小公主。
所以,這樣的聽話,其實并不利于她的成長,并不是因為她有多厲害,而是她不敢不反抗。
這個“不聽話”的孩子,在受人心理暗示“我就是不聽話的孩子,你就給我滾出去,我就要當街大聲哭去。”
換句話說,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不聽話的行為,而沒有看到孩子真實的動機,很容易造成孩子不敢不聽話,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在這個“不聽話”的孩子心里,因為長期以往,他就會覺得自己不被愛、不被理解、不被信任。
從而,出于對父母權威的懼怕,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
那么,《家有家規》中也對于孩子不聽話的原因,給出了一定的解釋:
首先,是我們的家長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需求。
其次,我們成人的思維方式,常常會從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事情。
所以,我們往往因為對方的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批評了我們的孩子,并且說出了錯誤的事情。
站在我們的立場,從心底里來說,孩子不聽話,還是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對。
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成人之所以會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受思維方式的影響。
想想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的父母是如何教育我們的?我們的父母怎樣才能做到與我們平等相看兩相看兩相厭?
為什么我們有時候很難受,總是感覺自己的父母很不理解我們?
我們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朋友都不愛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講道理,讓我們很反感,想要逃離這種人群。
因為我們總是在被父母無端的指責,指責,甚至打罵,我們要么叛逆,要么叛逆,我們明明有很好的改正,但是換來的卻是父母無盡的指責。
所以我們要想明白,我們要為自己,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
當我們控制不了別人,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如果你總是重復聽到別人的夸獎,我們會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缺點上,忽略掉自己的優點,你把缺點拉回來,然后告訴自己,要時刻關注別人的優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節身自安,不要為自己的問題而活。
節律其實是要我們自己去思考的,而不是說,我們讓自己變成別人。
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把自己變成別人,像別人一樣。
我們就是要活成別人,要像別人一樣對待自己,不要隨波逐流。
”
以上是這一節課的全部內容,雖然我們的孩子還沒有這節課的內容,但我想給家長的建議是不要去盯著孩子的問題,而是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問題,然后把孩子帶到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