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 公眾號
疫情以來,因心理問題來就診的青少年數量呈上升趨勢,個別青少年出現極端行為。
9月7日,上海市民張女士向本報反映,兒子即將升高一,他明顯感到學習壓力很大,“整個人都很累,不知道該怎么辦。”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張女士告訴記者,他們這段時間居家辦公,孩子明顯出現了“開學綜合征”,出現了“開學綜合征”。“上午11點才起床,晚上10點才入睡,一直躺到下午3點才起床,幾乎沒有什么休息時間。長時間的熬夜之后,腰酸背痛、手指發麻,沒有力氣。”張女士說,自己的兒子小張今年初一,這學期開始厭學,說身體不舒服,但家長沒在意。這下子,她和孩子之間矛盾不斷。“最近一個月,孩子在家里經常說身體不舒服,我以為孩子是裝病,其實是真的病了。”張女士說,孩子在學校時常和老師對著干,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允許家長進去打擾。這個星期五晚上,孩子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間里不出來,也不出來吃飯。孩子的爸爸說,孩子可能是抑郁了。
孩子的媽媽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對孩子要求很高,要求孩子必須學習、練琴、做家務,希望孩子可以做到完美。可是,媽媽對孩子的高要求,導致了孩子追求完美的性格。如果達不到媽媽的要求,媽媽就會覺得很失望,總是批評他、指責他,覺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錯的,最后導致了孩子產生了抑郁。
后來,孩子和媽媽的關系越來越差,導致孩子每次回家來,就躲在自己的房間里面,把門關上。
對孩子有很多的期盼,期待孩子成龍飛鳳飛黃騰達。父母也就有些失落感,有些著急。這個時候,媽媽的口頭禪是,你趕快去給我去,去做作業。孩子就會有些情緒,或者更加逆反,而情緒會變得更加糟糕。
3.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這個時候,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說,我也看書去了,沒有什么比這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了。
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被關注,被認同,他也就更愿意去做一個讓父母開心的孩子。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獲得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6、別總是抱怨孩子的錯
孩子跟我們一樣,也是需要鼓勵的,但是很多家長總是習慣性地責罵孩子,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曾經見過這樣一位家長,她的孩子因為沒有得到家長的鼓勵,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
后來孩子在社會上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依然找不到什么合適的工作,工作也并不順利,后來父母在商場里找到了一個銷售員,因為他非常害怕孩子,每次看到孩子時就會很生氣,不過他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所以只能默默的忍受著。
我很幸運的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給了他最好的陪伴和關愛,從來沒有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孤獨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才會有出息。
別不信,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是由無數個家庭成員的付出所營造出來的。
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遇到過類似的案例,父母每天給孩子很多錢,可是后來孩子卻不愿意跟父母說話,在家里面的時候經常和自己頂嘴,有時候和父母說話也不尊重,讓他們感覺到很不舒服。
有時候他們的脾氣變得很暴躁,稍微有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發脾氣,什么事都跟父母對著干。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就像是敵人一樣的,家長一說話就吵架,最后孩子就離家出走,再也不回家。
家長不好好說話,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1、影響親子關系
如果孩子總是沉浸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那么他們對待父母的意見也會變得越來越少,久而久之,他們的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因為父母總是一張嘴就開始指責,孩子自然也就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說話了。
2、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如果孩子總是沉浸在負面情緒中,那么他們的性格也會變得很暴躁,所以說出來的話,也是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孩子總是沉浸在負面情緒中,那么他們也會把自己封閉起來,自然而然的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差,所以說,家長好好說話,孩子才會更加愿意和你溝通。
3、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家長不愿意和孩子溝通,那么也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是沉浸在負面情緒中,那么他們的心理也會受到影響,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差,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內向,以后想要改變起來其實非常困難。
家長們不愿意和孩子溝通,并不是不愿意與孩子溝通,而是家長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說,甚至連孩子想要表達什么,家長都不會去聽,因為在家長的潛意識里,孩子都是處于弱勢的一方,沒有人可以說的,你就是孩子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