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潘玉良
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之一(其余五人為方君璧、關紫蘭、蔡威廉、丘堤、孫多慈),其余五人大多出自名門望族,只有她出身最貧寒,一歲喪父,兩歲喪姊,八歲喪母,后被舅舅收養,14歲時,被舅舅賣入青樓,后遇恩人潘贊化。在潘贊化的全力支持下,一個女人不畏低微的出生錘煉出藝術上一等一的才華,在精神氣度與秉賦上,值得我們寶貴、善待與尊重。
玉良在留學近九個年頭后回國,一度確實也在老師劉海粟及同學徐悲鴻執辦的美院當過教授,并且出版畫冊,舉辦展覽。可是,對這個當初被賣入青樓的女子,即使她學成回國人們也不原諒她。就是有人要拿她的歷史來毀損她,有人要在她的畫展上寫污言侮辱她,她已高價賣掉的作品也有人拿刀去劃開它。缺乏藝術眼光的人,甚至質疑她的作品是否為她親手所畫,她需要當場作畫來證明自己的真本事。人性的卑污,在如何對待玉良這個不幸的女人身上,是凸顯到極致的。1937年,42歲的玉良再次返身去法國,此次一去40年,直至82歲終老,她再沒回過中國。
玉良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國家再返法國后,便將余下的生命全投入在繪畫上了。因為她不入法國籍——過去的人總認為入外籍等同于不愛國,也不與畫廊簽約出售自己的作品——過去的人也認為金錢會玷污藝術的純潔性,她的生活一直在清苦里徘徊,靠零星賣點小畫與朋友的接濟過活,住得簡陋,吃得簡單,穿得隨便。為了省一省開支,她盡量買最便宜的顏料與畫布,畫畫的時候也盡量畫得薄一些,條件十分艱苦。
而她后半生在法國與他國所獲得的各項藝術殊榮,包括法國國家金質獎章、法國“自由藝術協會國際沙龍”銀質獎、法國文化教育一級勛章、比利時金質獎章……等等獎勵是多么沉甸甸。在民國與新中國時期,能得世界這么多殊榮的中國藝術家,大約就只有潘玉良一個人了。
【適用話題】磨礪,包容,卑微與偉大,堅持,放下…
02
尼克·胡哲
塞爾維亞裔澳洲籍基督教布道家,“沒有四肢的生命”(Life?Without?Limbs)組織創辦人。他天生沒有四肢,像一尊殘破的雕塑,但勇于面對身體殘障,常以此作為布道題材。胡哲從17歲起開始做演講,向人們介紹自己不屈服于命運的經歷。隨著演講邀請信紛至沓來,胡哲開始到世界各地演講,迄今已到過35個國家和地區。
10歲時的一天,他試圖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沒能成功。在這期間雙親一直鼓勵他學會戰勝困難,他也逐漸交到了朋友。直到13歲那年,胡哲看到一篇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介紹一名殘疾人自強不息,給自己設定一系列偉大目標并完成的故事。他受到啟發,決定把幫助他人作為人生目標。這個曾被預言“永遠得不到愛”的人,成了一名全球知名的演說家,他現在擁有“金融理財和地產”學士學位。
胡哲語錄:
1.“你不能放棄夢想,但是可以改變方向,因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處會遇到什么。”
2.“即使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對于別人依然有著非凡的意義。”
3.“如果發現自己不能創造奇跡,那就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奇跡。”
【適用話題】永不放棄,奇跡,相信自己,頑強,屈服,心靈的強大……
03
雷殿生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瘦長身軀,清矍面龐,三尺黑發。欲歷時十年,徒步走完55個少數民族集散地及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臺。2008年成為自唐朝以來首個徒步走出羅布泊的人。總行程大約85000公里,已走訪完54個少數民族,他個人搜集了中國最全面的民俗、生態、歷史資料,沿途拍攝了3萬余張照片,搜集了近2噸重的圖片、實物,、他先后走掉了16個腳趾甲,穿爛了49雙鞋。
雷殿生背上的帳篷便是流動的家,無數次出生入死:經歷19次搶劫,身上多處受傷;遭遇數次風暴、泥石流、雪崩,險些喪命;路遇巨蟒,狂奔逃生;西藏無人區,夜遇狼群圍攻,燃鞭炮燒衣服才狼口余生;茫茫戈壁,干渴數天,只能喝自己的血和尿;在神農架,無物可食,生吞蛇肉充饑……九年艱辛,百味雜陳。飽受不解,也收獲無數鐵血俠義的朋友,友朋遍天下。
【適用話題】堅持,旅行者,圓夢……
04
汪笑儂
國破家亡哭祖廟,時移世變罵閻羅。
被稱“伶圣”,出生官宦世家,卻無意于仕途,父親為他捐了官,誰知他上任未久,就因為主持正義、懲辦邪惡,惹惱了當地的土豪劣紳,他們向太守行賄,將汪笑儂罷了官。汪笑儂離別官場,只身來到天津,決意就此進入戲劇界,以唱戲為生。
他十分敬慕名角兒汪桂芬,登門拜師,汪桂芬用一句“談何容易!”便拒絕了他。從此以后,他自取藝名“汪笑儂”,意思是汪桂芬曾經譏笑過我,為的是發憤努力,一定要在京劇界闖出一番局面。經過多年不懈的磨礪,他的愿望終于實現了,成了享譽梨園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與劇作家。
汪笑儂他的唱腔另辟蹊徑,于清末民初蜚聲南北,亦稱“汪派”。汪笑儂對清末的腐敗朝政深惡痛絕。他先后創作了許多出借古諷今、具有鮮明進步傾向的劇作,這些劇作充分體現了對冥頑昏聵的封建統治者的強烈不滿和對開明政治的渴望。
汪笑儂對譚嗣同赴刑時“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情無比敬重,發出了“他自仰天長笑,我卻長歌當哭”的慨嘆,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清廷被迫簽訂庚子條約,更使汪笑儂悲痛欲絕,他創作而且演出了六場京劇《哭祖廟》抨擊當權者的賣國行徑。劇中的一句臺詞“國破家亡,死了干凈”,一時竟成了觀眾們議論時局的口頭禪。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篡位復辟,他又由昆曲原作改編上演了京劇《博浪錐》借張良之口諷刺。
有《耕塵會劇話》一書中形容汪笑儂的演出說:“檀板一響,凄涼幽郁,茫茫大千,幾無托足之地。出愁暗恨,觸緒紛來,低回咽嗚,慷慨淋漓,將有心人一種深情合盤托出,借他人酒杯澆自己之塊壘。笑儂殆以歌場為痛苦之地也!”
【適用話題】知恥后勇,愛國,堅持,正義……
05
錢穆
你是中國人,不要忘了中國
歷史學家,儒學學者,教育家。
出身貧寒,早年多病,生活飄蕩,他憑借個人的聰穎,刻苦自修,由中學畢業而講學北大,并終成一家。他長年索居,后半生孤懸海外,卻自勵自強,晚年雙目失明,依然著作頗豐。他迷戀靜坐,決然戒煙,懂得生活,凡是提得起,放得下,灑落自在,不為物累。他讀書成癖,告誡學生從從容容讀書,平心靜氣,不為功利,讀書為學。撰寫《國史大綱》,闡揚民族文化史觀,被公推為中國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出任香港亞洲文商學院(夜校)院長。1950年秋,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弦歌不輟。妻子胡美琦說,他愛圍棋,卻從不與人對弈,更愛擺棋。錢穆的一生就如他擺的棋,不為目的,不爭輸贏。
謝世后,家人將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歸家。
中國學術界尊其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他一生寫了1700多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著很大的影響。
一生為故國招魂,當時搗麝成塵,未學齋中香不散。萬里曾家山入夢,此日騎鯨渡海,素書樓外月初寒——余英時在錢穆逝世后為其所作的挽聯。
【適用話題】從容,灑脫,刻苦,愛國,治學……
06
帝辛
長巨姣美,天下之杰也;
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而非從貴族中選拔干部的君主,第一個著手廢除貴族世襲制并取得成功的君主,第一個徹底戰勝神權的君主。在他的領導下,一批有才能的平民被重用,為陳腐的政權注入了新的血液。帝辛繼位后,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他統一東南,奠定中國主要版圖和多民族國家基礎,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帝辛敢于革除先王舊弊,不再屠殺奴隸和俘虜。而是讓他們參加生產勞動,補充兵源,參軍作戰。他蔑視陳規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選賢任能,唯才是用,不論地位高低;擇后選妃,不分出身貴賤。?但他最終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殺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史稱“紂王”
眾人只知商紂王,而不知那個曾經征戰四方的商王帝辛。
【適用話題】居功自傲,歷史真相,民族融合,平等……
07
鐘離春
白頭深目凹鼻唇,
皮膚若煙面如塵。
據傳她容貌奇丑,頭凹目陷,膚色如漆,以至年及三十尚未嫁出。但其胸有韜略,更心懷大志,對當時齊國朝綱不振、國運衰微深感慨痛,遂冒死叩謁齊宮,準備向齊王進諫。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宣王采納,當即請鐘離春乘輿入宮,封無鹽君,立為王后。并拆漸臺、罷女樂、退奸佞、選賢才、實府庫、強兵馬、立太子。史稱:“齊國大治,丑女之功也。”
【適用話題】心靈的美,容顏,心懷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