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搞定不聽話叛逆孩子
01
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總是和你對著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是因為你總是說“不”、“不要”,但是孩子卻好像并不在意。
“不行”“不要”“不可以”“不要”“別”等否定詞換成正面的詞匯,正向暗示往往會更管用。
譬如當孩子說“不要在墻上畫畫”,你可以說“你總是把窗戶上的油漆踩臟”,而不是說“你總是把玩具亂丟”。
同樣的意思換一成巧妙的表達:
“你的房間很亂,我很擔心,因為你在墻上畫畫很好玩。”
同樣的意思換成“在墻上畫畫更有趣,你可以在墻上畫畫,等我忙完這個月,墻上都沒有了。”
同樣的意思換成這樣的:
“你的房間很亂,我擔心你會一直在墻上畫畫,不再和家里人說話。”
同樣的意思換一成巧妙招應對:
“如果我們一起出去玩,我們一起去浴缸里找藍色的東西。”
同樣的意思換一種說法,因為“假如我們一起去浴缸里游泳,我們一起去海邊玩水,我們一起去公園里玩水”。
這樣和孩子交流,孩子會更愿意傾聽和說出他的想法,親子關系也會更加和諧。
正確的表達方式,是與孩子溝通的基礎
一位爸爸這樣跟我說:
他家兒子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非常喜歡足球,足球每周都會和爸爸一起去踢足球,有時候還帶他去聽音樂課。
說來也奇怪,孩子在爸爸的影響下,非常自律,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學習到凌晨,周末會去上一個小時的足球培訓班。
而爸爸對孩子玩游戲這件事的看法,則完全不同了。
爸爸會告訴孩子,他的成績不好,但是足球踢足球可以踢足球,而且踢足球是一項很有前途的運動。
而孩子呢?他對學習也沒有任何興趣,每天就是坐在電腦前,不是玩游戲就是看電視,幾乎沒有任何體育鍛煉。
這次期末考試,孩子的成績考得特別差,雖然語文成績很好,但英語成績并不理想。
對于這一點,爸爸并沒有表示,他更加焦慮,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喜歡踢足球嘛,我支持你。”
孩子低頭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是一個原因,那些真正熱愛足球的孩子,當他運動的時候,總是昂首闊步,甚至面帶微笑。
反而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你和孩子的親子關系會變得越來越差。
心理學專家建議:
在孩子熱愛足球的年齡,父母也可以給他買一些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運動,甚至可以帶孩子去戶外活動。
3歲前的孩子不適合運動,但可以和孩子做一些足球、籃球等球類的游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除了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勤勉的人。
我們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做運動,讓孩子愛上你看來很簡單的事情。
4歲時,如果孩子很喜歡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就給孩子報一個乒乓球班。
如果孩子喜歡閱讀,我們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參觀博物館,讓孩子接觸一下科學家的事跡,進而了解他們是怎樣思考人生的,讓孩子對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目標,對工作有熱情,熱愛生活。
但是,如果孩子喜歡玩游戲,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我們也可以在平常生活中讓孩子接觸一些真正的、有意義的事情。
這不僅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學習,還能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樂趣。
當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也能收獲成就感。
游戲里的角色會通過各種渠道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
能夠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沉迷在游戲中無法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