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3歲了不聽話咋辦?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覺得孩子不懂事,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好管,而實際上,真正叛逆的孩子,往往是我們。
沒有叛逆,只有不懂叛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圖/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我是一個8歲男孩的媽媽,在我的微信@流淌的日子里,總能聽見媽媽們的聲音。很多媽媽在群里聊到,自己的孩子上了初中之后開始叛逆,經常跟父母爭吵,有時候甚至還會離家出走。我感覺自己很不對勁,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處,每天在養育男孩的過程中,是如何不斷地被各種沖突傷害,如何崩潰。
從他出生的那天起,我就在學習親子教育的理論知識,對孩子聽話照做,希望他聽我的話。我也希望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可是我越往往這樣想,就越擔心。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我很少大聲責罵孩子,也不急于評判孩子的行為,總是慢慢的引導他去改正。如果看到孩子犯錯,我會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媽媽愛你。有時候我會盯著他,告訴他這個做錯了沒關系,慢慢來,我會給你做完。我會一直看著你,直到你做好為止。
小時候,我一直覺得,孩子們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我的理解和引導,慢慢變得越來越好。雖然,我的學習方法不對,但我通過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知道了孩子們的學習是從微觀世界里學不到什么東西的,比方說, 解鎖的方法,并不是一竅門都是正確的,我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個方法正確的。
如果說,我們的父母需要我們的指導,是需要我們學習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我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如果我們對學習這件事情不感興趣,那么孩子就會覺得學習這件事情,很無聊。
所以,孩子的興趣也好,學習這件事情,就容易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
所以,如果我希望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我自己也開始學,為什么不呢?
如果說,我們自己對孩子的學習的興趣,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對學習產生興趣。
孩子天生就喜歡學習,特別是本身就喜歡探索這個世界,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心,想要自己去探索世界,而且還可能產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可能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又或者是受到了一些不好的人的影響等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所作所為,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孩子也會把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一份事情,并且做好。
如果我們平時就經常給孩子制定各種各樣的目標,希望孩子能夠達到我們定的目標,那么我們在這方面就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完成。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逐漸走向成功,在這過程中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漸漸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父母會為了讓孩子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對孩子的成績下降,只看到孩子的不足,并且總是讓孩子不斷的去在犯錯,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會降低。
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個現象就是父母”雙重標準”。
這樣的”雙重標準”,往往會讓孩子產生”超限效應”,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們知道,孩子的想法往往都是比較單純的,有時候會比較簡單,可能就會有一些小朋友的天真爛漫。
而這種想要孩子達成目標的想法,其實也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影響,所以,他們會更加的想要”達到父母所要求”。
所以,我們要想讓孩子能夠自發的”學習”,我們就需要知道,要想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的”提升自己”,我們就要去關注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然后去鼓勵孩子,給孩子足夠的信心。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我們可以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就會不斷的去努力,讓孩子不斷的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