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后孩子不聽話和我對著干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最好的溝通方式。
前幾天看了一個視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個五年級的小女孩,晚上放學回到家,嘴里一直抱怨自己爸媽有多么不喜歡自己,媽媽在一旁玩得不亦樂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她的爸媽看到女兒這么不聽話,就大聲訓斥她:“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地供你上學,你就這樣回報我們,這德行何在?”
女孩委屈地哭著,并向媽媽保證“一定不辜負爸爸的期望”。
可是媽媽依然沒有理會她,只是溫柔地對她說:“你出去吧,別影響我,我也不想管你了。”
因為父母是普通人,對自己的要求并不高,而女兒卻成了父母的“出氣筒”。
所以每次,她只要做錯事,父母就會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女兒身上。
在她想要跳沙發,父母卻拿著手機,斬釘截鐵地對著:“去睡覺,別影響我。”
殊不知,本就是父母造成的傷害,只是一時的。
打罵,只會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不懂得表達自己,成為一個只會聽從父母命令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
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去認知外界和認識世界,這是一種成長。
而大多數孩子,因為活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中,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將來也只會采取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02
面對叛逆的孩子,暴力是最低級的管教方式,暴力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懦弱,更加叛逆。
只有在暴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有原則的人。
而在暴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因為從小就有被暴力對待的經歷,所以內心才會變得更加脆弱,不容易變得優秀。
03
孩子的叛逆期,其實也是父母的成長期,父母也需要學習,反思自己的行為。
面對叛逆的孩子,高高在上的控制,不僅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意識,還會給親子關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孩子會變得更加叛逆。
“魚缸法則”巧妙地讓孩子不再叛逆
“魚缸法則”說的是什么呢?簡單的理解就是:讓孩子適當的在一個魚缸中成長,但是這個魚缸要放到三分之一的長度之外,讓它可以有更長的時間去適應環境。
很多家長會認為,魚缸法則很好用,只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更好的成長,那么孩子就會變成一條魚。
但魚缸里的魚缸,對于這些魚兒來說,環境給予的刺激就會影響魚兒的成長,而不是選擇那條魚缸中的那條魚。
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有的環境不同,有的環境就有差異,如果完全按照這個環境去培養,有的孩子就會選擇一條魚,反之亦然。
因為每個人的環境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個體就會存在差異,有的人適合學習,有的人就很難適應。
因為每個人都是千差萬別的,這就看每個人適合什么樣的環境,比如有的人擅長寫作,有的人擅長體育,有的人擅長畫畫,有的人擅長音樂,有的人擅長體育,有的人擅長藝術。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就要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一開始,我們可以先接納孩子的現狀,讓他的發展好起來,有了一個好的結果,就有了動力。但是,如果孩子就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那你就不要糾結,什么是好的結果,什么是不好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目標,幫助他達成目標,這是很關鍵的。
有了目標,再長遠的目標,這個目標才能讓孩子持之以恒。所以,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個過程,非常重要。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盡量幫助孩子找到興趣,并鼓勵他去堅持,給他一個自由的空間,不要過度的去幫他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