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去朋友家,發生這樣一件事。
朋友的孩子在上初一,是一個男孩。春節假期,朋友家的工廠還沒放假,白天比較忙。
男孩在家,父母去工廠。朋友給男孩留了一天的學習任務:按作業清單把數學作業完成,把語文的一篇文言文背誦下來。
晚上,男孩的同學來找男孩,另一個同學過生日,他們要去參加生日聚會。
朋友說你在家背誦一天了一篇課文也沒背誦下來,把文言文背誦下來可以去!

男孩無奈不能出去,也只好拿出語文書。
家里其他人在看電視,我們坐在沙發上。男孩有些不情愿吧,坐在我旁邊的地上,拿著書看著電視。
我一直在觀察他過了好一會兒,男孩背誦一點進展沒有。我就把用在我兒子身上的方法,在男孩身上再次驗證了一遍,也幫他一下。
便開口問他:“讓你背那篇文章呢?”
“文言文!不知道啥意思,特別難背!”
不懂文言文的意思,要背誦確實很難。
“是挺難的,你把先文言文翻譯了嗎?”
男孩說:“沒講呢,不懂啥意思,不會翻譯!”
“那怪不得拿著書不愿意背誦。文言文不是都有注釋嗎?你看著注釋試著翻譯一下!”
朋友在旁邊,男孩還算聽話,看著他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理解去翻譯文章,遇到不懂的字便提醒他看注釋。但終究沒老師講解引導,男孩翻譯很吃力!
我便幫著他把文言文翻譯了一遍。
男孩接著看電視!我也開始看電視!
我已經幫助他翻譯文章了,接下來的背誦可以完成了吧?

男孩還是遲遲不肯背誦!又過了一會兒。
“第一句話你讀一遍!”
男孩讀了一遍!
“第一句話能背下來了嗎?”
他還真的背下來了!我笑著說:“小子,行啊!翻譯一下讀一遍就記住了。那第二句話讀一遍!”
男孩把第二句話讀了一遍給我聽。
“第二句話能背下來嗎?”
他背下來了!
“那兩句合起來背一遍我聽聽。”
沒難住他。“我看看,背誦的有錯字沒。”
拿過書來發現兩句話就是一行了,這篇文言文一共就四行半。我驚奇地說:“哇!你已經背誦一行了,只剩三行半啦!”
把書還給男孩后,我便再次看電視,也不忘里繼續觀察他。
男孩開始邊看電視邊背誦,改變了喜歡看電視不背誦的態度!已經值得表揚。
“背誦幾行了?”
“兩行多了!”
“背一下我聽聽唄!”他一邊看電視一邊背誦,我有點不相信他,但是他真的背下來了!
就這樣我過一會兒重復問一下,防止背后面忘前面,讓他每從第一句話開始背誦!很快他就背誦完了!
時間也到晚上九點了,去參加生日聚會的機會也不大了。
一篇文言文男孩只是背誦了一遍,還是不能流利得背誦下來!但是一天的壓抑學習男孩已經很疲憊了!
故事結束。
寫在最后的忠告: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成長中最重要的老師,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家長的責任是引導和督促!
引導。用心觀察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改變的地方,需要學習的品質或方法。比如,孩子邊學邊玩的習慣,即玩不痛快也學不好,需要家長的引導,但不是說教。引導是幫孩子體會到你說的道理,心服口服,說教是高高在上的訓斥。
督促。很多家長做的最多的是叮囑把作業寫完,不要只知道玩,好好寫作業!作業寫完了嗎?這不是督促!督促是監督促進成長,是詢問,今天的作業你是怎么安排的?(如果有更好的建議可以提供給孩子)最后檢查一下孩子的計劃有沒有按時完成。如果完成了,及時給予肯定,表達父母為此很驕傲很幸福。如果未完成,表達父母的心情,失望!心痛!表達父母的期望,誠實!說到做到!執行力!
同時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在犯錯中成長!
(完)
如有不妥歡迎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