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伙伴大家好
我是花木君老花
今天是2022年我們第51次見面
自更適合在職備考的三元申論上線以來
我仍然在持續挖掘大家申論學習中面臨的問題、痛點
近期的課程更新將聚焦規范表達、素材積累
幫助在職備考的你在有限的時間內
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學好申論
很多人都反映:
寫作沒有素材
但實際上并不是沒有素材資料
而是要么記不住,要么不知道怎么用
為此,老花特推出《古今人物素材100例》
一者人物素材的故事性強、容易理解記憶
二者可運用到多個主題、寫作場景
初步計劃每周推送一期
后續我會在此基礎上擇機將其錄制為課程
我們今天關注的是“科技”相關的人物素材
因“科技”的時代性較強,故我們選取的主要是當代人物
吳尊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人物事例】
從事艾滋病、非典、新冠等重大傳染病防控30多年。
在基層開展大量研究,發現并報告單采漿獻血員中出現艾滋病流行,提出了應急措施建議,避免了很多人因單采漿而感染艾滋病;新冠疫情三年,他主動投身一線,滿頭烏發盡成霜。
【事例剖析】
人物品質:堅持、勤學、鉆研、奉獻、權威
可用主題:科技發展、科研精神、抗疫精神、甘于奉獻、新時代趕考
相關名言:
“身著白衣,心有錦緞”
“挾一往無前之志,具百折不回之氣”
葉叔華
中國第一個女天文臺臺長

【人物事例】
七十余年來,葉叔華始終以天文承浪漫、用實干篤初心,成為中國天文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之一。
在她的主持倡導下,“北京時間”誕生;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建成,中國成為世界最大望遠鏡列陣(SKA)的創始國。
【事例剖析】
人物品質:堅持、初心、自強、鉆研
可用主題:夢想與初心、創新與傳承、冷板凳與熱工作、科技獨立
相關名言: “天文學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戰略的制高點”
李保國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人物事例】
上世紀80年代,李保國在太行荒山上扎根。
從造林復綠、山中造地到開展板栗集約栽培、培訓農民種植蘋果等經濟作物,30余年間,李保國每年下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幫助農民增收35億元以上。
【事例剖析】
人物品質:愛民、鉆研、實干、創新
可用主題:科技的價值、新發展理念/生態經濟、人才引進、基層工作、鄉村振興
相關名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
文云波
誓讓驗毒像測酒駕一樣方便
【人物事例】
從事刑偵技術工作,一干就是30年。
1000多次的現場出勘、400多次的千克級案件毒品主導檢驗……每天不是在勘察現場,就是在搞理化試驗。她率隊研發出一種(氯胺酮、苯丙胺類)毒品檢測新材料,為掃毒工作再添一柄利劍。
【事例剖析】
人物品質:敬業、創新、熱愛和平
可用主題:科技的力量、執法工作者、執法效率、治理能力現代化
相關名言:“立法、執法、司法工作者應當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
莊文穎
漫步“真菌”新世界

【人物事例】
48年間,心無旁騖、穩扎穩打搞科研。
壓縮睡眠時間,將更多精力放在研究上;跨越全國26個省區開展野外考察,發現、篩選出有應用前景的菌株;分類學觀點受到國際同行普遍采納……以行動為人類漫游真菌世界開出一條路。
【事例剖析】
精神品質:熱愛學習、專心科研、刻苦、勤勉、創新
可用主題:成功與成才、開拓精神、創新發展、科技強國(生物科學)
相關名言:
“科學世界是無窮的領域,人們應當勇敢去探索”
“要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歷史責任,堅定創新自信,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趙淳生
中國人要有自己的超聲電視

【人物事例】
1995年,趙淳生團隊終于讓“行波型超聲電機”成功運轉,中國第一臺超聲電機誕生。而后超聲電機被應用于“玉兔號”月球車,中國是第二個將超聲電機應用到外星的國家。
80多歲仍努力推動超聲電機產業化,勢要讓人民享受科技的紅利。
【事例剖析】
精神品質:自強、探索、堅韌、為民
可用主題:開拓精神、自主創新、科技強國、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相關名言:“我們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和志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
胡郁
踐行人工智能夢

【人物事例】
科大訊飛創始人之一。帶領團隊深耕人工智能領域,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翻譯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牽頭建立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吸引和集聚人才。
【事例剖析】
精神品質:崇高理想、務實、胸襟開闊
可用主題:創新精神、夢想與定力、企業家創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相關名言:“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創業維艱,奮斗以成”

寫作運用示范
花木君運用示范1(文章的開篇)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理論名言切入,表明中心思想)。袁隆平苦守稻田半生,等來了“風吹麥浪、碩果累累”;李保國多年扎根太行,才有了“滿山遍綠、農夫開顏”;吳尊友堅守疫病一線,“為保家國、白發成霜”……(引述案例說明,增強說理性)無數事實證明,科研工作的艱苦寂寞遠非常人能忍、研究工作的復雜棘手也非常人能解(概述問題和困難)。唯有永不磨滅、一往無前的科研精神,才能支撐起疲憊的身軀,照亮黑暗中的前行之路,讓科研之花常開不敗(承接前文,提出中心思想)。
花木君運用示范2(文章的觀點論證)
打造現代化科技強國,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觀點主張)。從一無所有的新中國發展到現在,我們有無數的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繼,為祖國科技事業增磚添瓦(概述案例,起到統領作用):錢學森毅然歸國研發兩彈一星、趙淳生奮發圖強研發超聲電機、葉叔華力推北京時間和射電望遠鏡誕生、莊文穎帶領真菌學走在世界科研前列……正是這些前輩科學家一往無前的勇氣和自主創新的骨氣,讓新中國的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引述案例來說明觀點,采取的是先分后總的邏輯)。而今,我們行走在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上,步伐穩健、意氣風發,但也要看到這條路上還有許多絆腳石:成果轉化不理想、關鍵技術卡脖子、評價制度不科學……仍然需要繼承和發揚自主創新的大無畏精神,繼續在科技前沿領域、關鍵技術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求索更高境界的發展與更高質量的技術(結合當下發展的實際來進一步說明)。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