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叛逆的說說說。
王姐是一位單親媽媽,從孩子10歲起就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小的時候,常常都要鬧點別扭,或是胡攪蠻纏,該什么時候就什么時候做。王姐對此非常頭痛。每天都叮囑孩子乖乖地聽話,不惹出格,將來做了什么想做什么。但孩子卻對王姐的話頗有微詞。
所以,王姐想把最好的給孩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孩子卻反駁道:“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你卻讓我不知道,我又憑什么要聽你的?”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其實每個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他們開始想要表達自己的主張,做自己的主張,而且情緒變化明顯會很大。
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特別強,他們經常會跟自己對著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做得非常好,如果父母不理解的地方,還會大發脾氣。
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是一個小惡魔,讓父母十分頭疼,做什么事情都會用過激的語言去反抗,比如摔東西、打人。
家長不能說“這有什么好哭的”,而是說“哭有什么好哭的?”
孩子在這個時期,他們不聽話、不服管教,甚至還會頂嘴。
這個時候,父母若是引導孩子“你是說嘛”“不可以這樣”“我都是為你好”,那孩子很容易走極端。
“你要是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你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對孩子來說,這句話就是最強制性的話語,并不是很重要的。
反而會因為“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學會與孩子溝通。
溝通的語言,會讓孩子心情平靜下來。
那是因為,孩子們對于父母的親近感,來源于父母的語氣,而父母語氣是在溝通中產生的。
所以,如果父母想讓孩子聽話,那么,就需要用“正面的語言”。
有一次,我帶孩子去公園玩,碰到一位媽媽帶著孩子過馬路。
看到這位媽媽很是焦慮,在馬路時還不停地罵孩子:“看看你這樣子,走個走個路都不會,你這是什么心態!”
結果孩子完全不搭理她。
其實她的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很多孩子在學校里和同學鬧了矛盾,被老師叫過去了。
等媽媽情緒穩定后,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這樣做不對,我們想想看可以怎么做,如果你想到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當孩子重新調整好情緒后,就能冷靜地思考問題。
2、孩子做錯事,比起批評,更需要反省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比起打罵孩子,更需要反省自己的行為。
比如,夫妻吵架,孩子哭鬧時,如果父母這樣做:
“男子漢不哭鬧,好不好!”
“不哭,就給你買一個玩具。”
“不哭,我就帶你去買一個冰激凌。”
如果孩子朝著父母吼叫,或者哭著要挾父母給他買一個心儀的玩具,爸媽就會覺得這是孩子在無理取鬧,就會更加立規矩。
但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這種不良行為習慣,爸媽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果孩子有這種不良行為,爸媽首先要反省自己有沒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自己又是怎樣的行為習慣,最后是如何給孩子做出榜樣的。
孩子的壞習慣,爸媽不妨一改。
從現在開始,正確引導孩子的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