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的壞孩子就要踩在腳下,踢進去的壞孩子就要踩一腳。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
你家孩子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
越是淘氣,越惹人厭煩的孩子,越是不聽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這種行為背后,孩子的需求是什么?
為什么有的孩子淘氣搗蛋,有的孩子安靜乖巧,有的孩子喜歡把自己弄的弄的亂七八糟,有的孩子搞的一團糟。
面對這種類型的孩子,我們就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淘氣搗蛋,是不是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還是有其他原因?
讓我們一起先看看孩子為什么會淘氣搗蛋。
1、秩序敏感期
孩子在兩歲的時候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且對秩序感有一個非常強烈的需求。
比如家里的破東西,一旦斷了,他就會哭鬧,滿地打滾,只要我把東西按照他的意思,他就會表現出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擺平。
2、恒常敏感期
當孩子處于秩序敏感期的時候,會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懷有這種莫名其妙的執念。
比如家里的物品擺放的位置,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碰,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吃等等。
通常會有這種現象,孩子在3歲左右開始逐漸萌發自我意識,對物品的所有權具有一定的意識,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做某件事來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如吃飯時,如洗澡時,媽媽讓孩子自己在玩具上選取自已想要的玩具,而孩子拒絕后,家長應該學會適當拒絕,讓孩子學會分享,而不是自私。
3、對于2歲的孩子來說,世界觀已經初步建立,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也開始接觸小朋友。這時,家長對于孩子的管教方式就要從簡單命令開始,比如,你該吃飯了,你該去睡覺了,你該洗澡了,如果還是不聽,就要把孩子關進小黑屋,或者暴力關進去。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些規則不是以孩子的意愿為轉移,而是在孩子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被家長溫柔以待,得到情感上的安慰,以此為后續的交流奠定基石。
另外,當孩子被拒絕后,也是孩子建立自我的開始。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與家長無關,或者過分地重視所謂的“懂事”是有關的,家長應該及時阻止。
比如,當孩子哭鬧時,如果家長一味地說“這有什么好哭的,不能哭”,或許會讓孩子有一種不被理解的感覺,他會覺得自己被家長所拋棄了。
“無條件接納”不僅不會破壞親子關系,反而會讓孩子更愛父母。
孩子哭鬧時,家長的正確做法
1、首先理解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們不能立刻去制止他們的行為,而是要耐心的去理解他們為什么會這樣。
如果孩子有什么要求,也不能總是立馬滿足他們,而是應該了解清楚孩子哭鬧的原因。
比如說是餓了還是餓了,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他們就會本能地大哭,這時候家長可以告訴他們,如果是摔倒了,或者是不舒服的話,那一定要自己去拿著去拿,而不是靠父母。
在孩子的教育中,如果父母總是表現出過于大的控制欲,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懦弱,沒有主見。
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就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去反駁,而是要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內心,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就是孩子溝通的橋梁,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學會耐心地跟孩子溝通,而不是忙著自己的事情。
但是不要去阻止孩子哭,這樣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因為他們認為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種心理是一種錯誤的,只有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他才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其實,真正讓孩子學會和孩子溝通的,不是通過說教,讓他們屈服于父母的權威,而是學會如何正確地和孩子溝通。
“以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大吼大叫,發脾氣。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學會正確地引導,而不是大吼大叫,不要一味的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