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焦慮催促孩子學習,孩子卻很抵觸
大人焦慮催促孩子學習,孩子卻很漠然,那么父母焦慮催促的行為是不是我們本身有焦慮情緒?
孩子也是人,是人就會有各種情緒,都會有情緒。有情緒的時候,孩子會說是因為父母催促了他才會學習,甚至還會催促他們做作業。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情,就會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所以會用各種方式去責備孩子。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要給孩子適當的空間。孩子感覺到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愿意聽從父母的安排,有自己的朋友圈,這個時候孩子的虛榮心會得到滿足,同時也會生出一種與人為善的欲望,父母是要滿足孩子的虛榮心的,但是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傷害了自己的自尊。
3、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1、耐心傾聽,不要打斷孩子。
當孩子跟父母說話的時候,家長要做到認真的聽,可以聽聽孩子的訴說,但是不要打斷孩子,因為孩子跟你說話的時候,已經被你打斷了,父母想要靜靜的靜下來的時候,不要打擾到孩子,但是要耐心的等待孩子自己說完。
2、學會傾聽,不打斷孩子。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一個孩子,這也讓孩子沒有了獨立的機會,還有的時候,在孩子面前會很耐心的聽孩子說話,等孩子說完之后,家長要做出一些回應,不能打斷孩子,而是要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玩。
3、理解孩子的感受。
家長可以給孩子布置任務,讓孩子完成任務。比如說完成今天的任務,或者是完成家長布置的任務,還有孩子感興趣的其他事情,都可以做,但是不要忘記了和孩子一起分享。
這樣的一個過程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重視,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那么,孩子也會更愿意和父母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3、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母們不要忘了把自己的時間再多一些,多花一點時間去陪陪孩子。
不要什么事情都想著推給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減少和父母之間的互動,導致親子關系疏遠,當孩子和父母形成了對抗關系之后,孩子也會逃避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
而且會越來越不信任父母,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怨恨,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差。
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戒掉網癮,那么父母就要以身作則,不玩游戲,不玩手機,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引導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興趣,陪孩子一起讀書,孩子就能從中感受到樂趣,從而更加喜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