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上舞蹈課不聽話,媽媽可以這樣說
如今是一個新的時代,我們小時候有一個好的童年,家里沒有很多像現在這么工作,但是很多方面的情況還是很樂觀的,在我們的身上,現在的孩子接觸到的東西比我們的時代更多,我們的價值觀也比過去更成熟。
下面我舉幾個例子。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我的鄰居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從小父母就非常注重她的成長教育。就是喜歡觀察,如果我的鄰居不在家,她就喜歡獨自坐在窗口,從陽臺上跳下來,一直往樓下走。后來鄰居想著辦法,讓她參加畫畫課,鍛煉一下氣質,她就去畫室學習了。
前段時間下大雨,鄰居拿了一本書,讓她去畫室試課,她聽到了下課畫畫,就馬上跑出去了。我這個鄰居是非常的細心,經常跟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孩子也很喜歡她。
那時候孩子還是蠻不講理的,就是不寫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她都不做。后來她被老師請到學校,鄰居的孩子看到后就跟她吐槽說:我媽媽真的是只知道罵人,我以為她只是以為我不寫作業,所以真的不想寫作業了。我相信他一定是學習成績不好,因為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或者說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所以不想去學校了。
我看到這個故事后,我腦海里浮現了我女兒在幼兒園里上課不好好聽課的畫面,也反思自己在教育上的錯誤行為,為什么會這樣做。
我說,“寶貝,媽媽覺得你上課的狀態,就像是在跟朋友聊天,對嗎?”
“嗯”
“嗯”
“那你現在是不是不想上學呢?”
“是啊,我想我可以不上學,但是,你不想上學,你能不能讓我跟老師說一說,你為什么不想上學呢?”
“媽媽,我和小朋友們吵架了,我很生氣,我感覺我很難過,很難過。”
“哦,你覺得我該怎么做?”
“我就像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把他的玩具分享給他,他也會分享給你的。”
“喔!那你覺得這件事應該怎么做呢?”
“我也覺得應該把玩具分享給他。”
“那你覺得我該怎么做?”
“我知道怎么做比較好。”
“那我教你下次如何把玩具分享給你。”
“好嗎?下次我們試試看,可以嗎?”
“好,我跟你一起玩吧!”
“好!”他拿起書包。
“嗯!”他說。
“你覺得你把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會怎樣?”
“因為分享玩具比你分享玩具對方會表現出更開心的樣子。”
“那你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分享一下你們也可以玩一玩呢?”
“想玩的話,你可以先到樓下去玩,如果你想跟小朋友一起玩,你也可以把玩具分享給對方,這樣你們之間的關系就更加的好了。”
小朋友不一定會欣然答應。
開始之后,小朋友可能會有抵觸情緒,但我還是耐心地引導他,“你覺得呢?如果你可以跟一個愿意分享玩具、愿意跟你一起玩的小朋友玩,你會怎么想?”
小朋友可能會有一些反駁:“我可以跟他們玩嗎?我也可以跟他們玩。”
“但是要是我想跟他們一起玩,不是就不可以玩了。”
接著又問:“你覺得他們會一起玩嗎?”
小朋友可能會立刻回答:“不可以。”
我問:“你覺得呢?”
小朋友想了想:“還有什么可以做?”
我就問:“小朋友想要玩什么玩具呢?”
她說:“我也想玩,但是看見別的小朋友拿著勺子吃,我也想玩,但是媽媽不給我。”
我說:“那你想不想跟媽媽一起玩?”
小朋友想了想說:“我也想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