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學了沒房子住焦慮了沒房,為什么會焦慮呢?
作者:一白
昨天,一篇文章發布于深圳。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1、九月開學季,廣州,北京,哈爾濱,上海,上海。
圖片:中國網(@mildbreezewxing)
這幾天,大家都在為了如何能夠盡快適應開學的日子而發愁,紛紛焦慮。
對于這種開學,有以下不同的觀點:
一是該生的年齡層已經開始急劇變化,12歲以下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期,12歲至17歲的孩子占比大約只有10%。
二是家長和孩子已經在適應小學生活,而家長認為,“我的孩子適應了小學生活就可以”,是大環境的轉變,而且各方面能力都開始成長。
三是家長認為開學不能再玩了。孩子則認為,沒有人理他了,“沒有人理我”,所以會產生恐懼。
四是學生容易被開學“綁架”,身心都處于緊張狀態,身體都處在一個舒適的防御狀態,效率低下,學習成績就會下降。
“開學綜合癥”有哪些表現呢?
1、經常和孩子“說再見”
家長在開學前兩周內經常和孩子說“再見”,是孩子打開心靈的門,說明孩子信任父母,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幫助,他們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說給父母聽,這樣他們就可以更加好地應對學校生活,適應環境。
2、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早睡早起,并能夠適應新的學校的環境。
3、適應環境,按時完成作業
“開學綜合癥”的表現為:學習時提不起精神,做事拖拖拉拉拉,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是不認真聽講,沒有時間觀念。
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和老師溝通,根據孩子的情況和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開學綜合干預計劃,讓孩子盡快恢復上學,爭取盡快恢復上學。
很多時候,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后都有深層原因,而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評指責,而是正確引導。
孩子的不想上學,只是他們不想上學的借口。
面對孩子的不想上學,我們父母的做法是:
第一,幫孩子放松心情。
孩子不想上學,父母就要幫助他一起調整好心情。比如,帶著孩子去旅行、一起運動、一起看電影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第二,做孩子最堅強的后盾,給孩子支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在背后默默的支持鼓勵和陪伴,幫孩子建立自信,鼓勵他克服困難。
第三,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
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負面情緒,千萬不要說“你怎么又想不開”之類的話,不要說“你有什么辦法”“這不是你的錯”。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家長可以說:“我知道你很生氣,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這樣說話會讓我很難過。”
孩子一般會馬上認錯,并且迅速地把事情消化掉。
2、不提過分要求,但要讓孩子知道底線。
家長提要求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孩子積極向上,但是過度的提要求,會導致孩子的對抗情緒。
舉個例子,媽媽讓孩子趕快去寫作業,和媽媽發火,孩子可能會覺得媽媽說話不算數,索性破罐子破摔。
但是如果媽媽說:“你想先寫完再去寫,或者寫完再去玩?”孩子就會感覺很開心,很愉快地就去寫作業了。
但是如果媽媽再問孩子:“寫完再玩,你是不是就不高興了?”
孩子就會覺得:“我就知道你不高興,你看,作業都做了半天了還在那里玩,你是想不想寫作業?”
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矛盾,因為自己的作業都寫不好,還想玩,那我肯定不答應你,我心里也會不舒服。
所以,媽媽問孩子:“你為什么不想寫作業呢?”
孩子回答:“我不想寫。”
媽媽說:“你快點寫啊,別磨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