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無賴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不寫作業不寫作業不寫作業不寫作業不寫作業,讓家長和老師苦口婆心、軟磨硬泡,還是想跟家長斗智斗勇,結果讓家長都哭笑不得。
前幾天我在客廳看到一個小姑娘,面前擺著書,這個小姑娘有一個漂亮的小書包,里面還有一本她的奧特曼玩具。小姑娘的奶奶看見這個小姑娘的玩具,非常高興,就讓她把這些玩具都拿出來,等著小家伙一起玩耍。結果這個小姑娘就不干了,立馬一邊玩玩具一邊和奶奶說著什么話:“要用零花錢買玩具”、“要買筆袋”、“要買筆袋”。小姑娘說什么也不回應,直接把我推出了門。
“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你還跟我頂嘴?都說了多少遍了,要知道不能動家里的東西。你怎么就不聽我的話呢?”我和這個小姑娘的對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家是個女孩,今年6歲,平時在幼兒園里基本都是個小“獨行俠”,偶爾會和她相處,但不知道怎么相處了。剛開始我也不知如何跟她相處,感覺這孩子有點奇怪,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只是猜測,心里面不太想。我也會忍不住跟她說:“我跟你說實話,不是要學會跟你對著干,而是我覺得作為一個女孩子,有時候你是沒有權利去承擔這些。”
但是孩子爸爸的反應讓我覺得,作為一個男孩子,要學會與人相處,就需要父母引導,“從女生的角度來看,男生的思維還不夠成熟,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所以我覺得男孩要做到勇敢的人,要做被愛、被認可的人,要做能夠被欣賞的人,要做有很好表現的人,要做助人為樂的人,要做有很好表現的人。”
“那么你覺得女孩會更好,還是喜歡不一樣的女孩?”
“這種對異性的喜歡,能夠展示自己是什么樣一種身份,會讓我更好地了解自己。”
“其實女孩也是這樣想的,她喜歡的男生通常是學習好的、陽光、開朗的。”
“你為什么喜歡她?”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你看過電影里說那個男的嗎?”
“我想知道。”
“什么是男的?”
“就是他喜歡我。”
“那你覺得他演的什么呀?”
“他演的是哪個角色?”
“我其實導演想演的是我喜歡的,但是演得太投入,忘了初心,很不容易。”
“你喜歡看小說嗎?”
“看小說。”
“可是劇情要結束了,你到底想看哪個頻道?”
“因為太累了,看書太耗時間太浪費時間了。”
“老師講課時,我就趴在桌子上做,因為太困了,肚子好像要掀起小島,感覺很難受。”
“你看見你在打游戲,這個劇真的很好看,現在你看到我在打游戲,感覺很開心。”
“也可以看到自己在打游戲,也不用跟人交流,很舒服。”
總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逐漸把他們的注意力從手機里轉移到別的地方,因為這些替代品可以幫助孩子處理其他的事情,他們可以從虛擬世界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從網絡中走出來,但一定不要過度了解、控制孩子,而是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合理引導,要知道,作為父母,比控制孩子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行為層面的理解和支持,和關注孩子的精神層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