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青少年心理教育水平
青少年心理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
1.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從父母的角度,父母們也應該明白,要培養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讓青少年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只有家庭和學校教育,無法替代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方面,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中之重”,有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有很多分歧,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在不同時期各有不同,在家長對子女教育觀念的把握上也不盡相同。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父母們對孩子期望過高、教育方式不當等問題的發生,以及父母對子女教育觀念的消極影響,以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焦慮心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
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多發生于青少年兒童之前,尤其是在青春期發生的一些特殊事件,往往會對其心理健康的發育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性激素分泌延遲、性激素分泌延遲、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改變、缺乏鍛煉、情緒不穩定等。這些變化可能誘發青少年兒童抑郁癥,也可能導致焦慮癥等心理疾病。
孩子年齡越小,家庭教育的影響越大,家庭教育與家長的教育模式差別就越明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就越需要隨之改變。
盡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十分專業,但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存在困惑。
01
小學生家長:
建議孩子看心理醫生
中學生的心理問題,除了遺傳因素,更多的是一些外在因素。
比如父母“暴力式”教育,學習上過于嚴厲,導致孩子害怕老師、害怕同學,無法與同學友好相處,心理疾病隱患就更加嚴重了。
另外,一些“雞娃”的家長,還會將孩子送到補習班,
他們不知道的是,心理健康和應試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比如,忽視了孩子的情緒,導致他們患上焦慮癥、抑郁癥,甚至是自殺。
學生在學校中會遇到學習上的壓力、競爭壓力,并且這種壓力會逐漸堆積,最后他們就會通過沉迷手機逃避現實來緩解壓力。
那么,怎么解決這種問題呢?
一勞永逸。
有人說,要想讓孩子從游戲中走出來,就要給孩子制造一種現實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回到家庭中,就要完成父母們的心愿,所以游戲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二、手機游戲能讓孩子得到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滿足
網絡游戲能讓孩子暫時忘卻那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通過游戲時,孩子可以獲得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滿足。
我們能在游戲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感,這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
三、如何讓孩子不再沉迷游戲?
雖然很多家長都認為,游戲會導致孩子沉迷,但是現實生活中的游戲比起學習是更能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感覺。
很多家長做不到這一點,就會說:“你真無聊,玩游戲沒意思,還是去學習吧。”
孩子就會回答:“你才是無聊。”
這時候家長就會想:“你才是無聊的,我玩游戲就沒有意思了。”
孩子就會想:“我在游戲中是一個可以勝任的人,游戲中我是一個可以學習的人。”
所以說,孩子沉迷游戲是沒什么大不了的,游戲能給他當然的成就感、目標感、自主感,他感覺到自己很重要。
但是如果孩子沒有自控能力,他就會想通過各種方式玩游戲來滿足自己的心愿,比如,討好父母,通過打賞的方式來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最終,通過玩游戲,孩子可以很快上癮,這種行為的背后,其實是孩子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是孩子向父母求助,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的一種方式。
所以說,孩子的沉迷游戲,跟父母的關系是離不開關系的,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是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這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很喜歡玩游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經常帶孩子去打游戲,并且經常給孩子講一些玩游戲要有“成就感”,不單單只有“小成就感”。
所以說,父母要做一個好的榜樣,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游戲,更不要總是玩手機,這樣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如何讓孩子不沉迷游戲?
1. 注重陪伴
最好的教育是一起成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把孩子的成長放在第一位。
父母只有有空的時候多陪孩子,把自己放到孩子的前面,做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模板,所以父母要多和孩子一起看書,多聽孩子講故事,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與父母親近,從而愿意聽從父母的建議。
2. 管控孩子的游戲時間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游戲時間的實際情況來管控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適當的安排一些游戲活動,這能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孩子就不會沉迷于游戲了。
3. 多給孩子陪伴
沉迷游戲的孩子大多是孤獨的,內心孤獨的孩子會很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因為在網絡中可以他們可以找到自我,釋放自我,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久而久之,就會沉迷于網絡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