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學之前焦慮怎么辦,這兩個問題常常困擾著很多家庭。
近期,由于上網課太多,孩子不能正常作息,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在家無聊,發脾氣、哭鬧,出現一些自殘的行為。
前幾天,因為疫情在家上網課,孩子媽媽將手機給孩子玩,并明確表示不允許孩子玩手機。沒想到孩子看到手機被媽媽收走,瞬間翻臉大哭,還坐在地上又哭又鬧。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無奈之下,媽媽只好將手機還給孩子。沒想到,孩子拿到手機后愛不釋手,沉迷其中,每天作業不交,也不愿意和媽媽交流。
更讓人頭疼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家長都把問題歸咎于手機,怪罪在孩子身上。
其實,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對孩子的成長規律沒做到“足夠負責”。
比如,我們常常聽到孩子說“媽媽,我想玩手機”。
通常,我們第一反應就是先理解“孩子愛玩手機”,再去引導,那么,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
實際上,我們每一次“看手機”的沖動,其實都是在引導孩子玩手機。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把自己從“領導”的角色中退下來,變成一個“顧問”。
“顧問”的角色,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還可以為孩子樹立一個自律的榜樣。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小時的時間計劃,然后把計劃內化到自己的計劃中。
而不是等到孩子覺得無聊的時候,才開始寫作業。
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對于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家長可以跟孩子“斗智斗勇”,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規則,當孩子超過規定的時間,家長就會沒收手機,規則制定出來之后,孩子很有可能會不遵守,因為孩子也會在心里“認為”自己這樣玩的時間是必須的。
就像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的“玩手機是大人用來工作的”,這也是因為孩子沒有辦法理解自己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時間是很有區別的。
同樣是學習,但是在不同的人當中,孩子看到的是:
爸爸每天玩手機,有時候在聽音樂,有時候在打電話,有時候還拿著平板電腦在看視頻。
當孩子把這個時間看成是媽媽用來學習的時間,就更應該把這個時間用來閱讀。
所謂“閱讀”是最好的學習、通過閱讀學習、通過其他不同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閱讀的需求的過程。
同時,孩子通過閱讀完成了語文學習的內容,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學習起來就會更加積極。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在閱讀中有所收獲,就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而不是只讓孩子多讀書,多讀“書”,孩子就會把“書”當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對學習的興趣。
當孩子有了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望,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成為一個學霸。
而在育兒路上,父母也是如此,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恒心,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提升能力,最終實現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