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師學課程有一個“知識拓展訓練”,讓孩子們能真正地變好自己,進而走出心理問題的漩渦。我們為大家講解心理學中的一些理論知識,希望在面對孩子時,有正確的引導,能夠早日地改變孩子。
一、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在心理健康上,有許多因素。
我有個朋友,他兒子患有“學校恐怖癥”。
他的孩子,從小就愛哭。朋友是個急性子,對兒子的要求很高。
無論是在考試中還是平時生活中,對孩子都很嚴厲,從來不讓孩子在小事情上動動腦筋。
而是更加嚴格的管束,“管制”他。
上小學的時候,孩子貪玩,不愛學習,這個時候朋友用了各種辦法來糾正孩子。
他兒子不聽話,一不順心就會在地上打滾哭鬧。
他就跟著孩子屁股后面,讓孩子把屁股立在空氣里。
可是好像完全不管用,孩子越鬧越嚴重,最后把自己關在屋子里,誰也不理他。
朋友不知道怎么辦,只好來求助,孩子才7歲,上小學六年級,就開始厭學,該怎么辦呢?
我給朋友提了一個建議:
給孩子立規矩,不是命令。
命令是對孩子行為的否定,而不是表達事情的感受。
家長的本意是希望孩子盡快去學習,結果卻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不如就是讓孩子自由的去行動,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釋放情緒的過程。
當孩子在釋放情緒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頭,或者給孩子一個擁抱。
讓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愿意傾聽他的心聲,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感,這個時候,他才會愿意跟你配合你,一起去學習,一起去進步。
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一味的指責,而是去幫助他找到方法,去克服困難,孩子才會對學習上的困難充滿信心,才會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困難。
有的時候,面對孩子不愿意學習,我們需要給孩子多一點點耐心,多一點理解,多一些鼓勵,少一點指責。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