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活動活動的覆蓋面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預防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傳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活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為預防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全國各地12355熱線、“96008”共計接聽超過100個電話的咨詢者,其中學生和家長來電占比近30%。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張詠梅說,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積極主動地投入,也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樣的心理健康活動對預防和治療、教育功能和心理障礙的作用會更大。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理衛生科主任張詠梅也表示,在日常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學校和家長要經常鼓勵學生,讓他們表達自我,增強自信。學校希望能為學生建立一個心理健康檔案,但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專業知識和教育技巧,使得老師、學生在識別自己情緒和調節情緒方面很難做到細致入微。
“對于不太懂學習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活動往往需要通過網絡的呈現、互動、炫耀或通過網絡上的一些手段來實現。”張詠梅說,網絡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孩子們可以在里面自由地探索、發展,還可以在里面認識很多朋友,發展自己的人格。但是,有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同伴,只好在網絡世界中尋找同伴。
學生們在游戲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就會通過在游戲中的虛擬世界,去釋放自己的人格。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這個時候,網絡是他發泄情緒的途徑,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支持和理解,他們就會轉而從網絡世界去尋求安慰。
學校
其實,一些成績差的孩子,和老師、同學的關系都不好,經常被同學欺負,在學校里找不到自信和存在感,回家后就會通過網絡去虛擬世界去釋放情緒,比如游戲里的成就感,大家都那么好,在游戲中找到自信。
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學校里受到的欺負,其實是在生活中沒有得到滿足的,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把希望寄托在虛擬世界中。
03、孩子沉迷手機游戲,家長該怎么做?
身邊很多孩子,因為沉迷手機游戲,無心學習,甚至出現“精神輟學”的現象。這種情況,就是孩子的困擾。
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生活細節,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幫助孩子一起解決游戲的問題。
比如,和孩子約定一個玩游戲的時間,并且嚴格執行。
如果孩子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也不要訓斥,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月的時間規劃,規定游戲時間,在規定時間范圍內玩游戲。
而不是因為家長經常在家里打麻將,這樣孩子會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而游戲可以給孩子溫暖。
04 家長如何幫孩子
有些家長朋友,自己天天玩,卻希望孩子不要玩。
要知道,孩子在幼年的時候,非常需要家長的陪伴,而且家長的陪伴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能給孩子帶來幸福感。
要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手機,而是能讓他在心理上和現實世界有真正的互動。
以孩子玩手機為例,如果孩子玩手機是為了緩解壓力,那么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出去走走,和同學們打打鬧鬧,運動運動運動。
而不是一味的把孩子手機當做洪水猛獸來嚴厲禁止孩子玩。
這兩方面都比較可行,但是,家長一定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多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規劃時間,幫助孩子控制好手機的使用時間。
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
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孩子也會漸漸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家長在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的時候,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孩子約定使用手機的規則
電子產品的使用,最忌諱是家長一味的用成人化的視角要求孩子,用強制規定來約束孩子,那么,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手機的渴望也就會越來越大。
對于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多陪伴孩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使用手機的規則,比如,吃飯時不能看手機,玩手機時不能超過30分鐘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對于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我們可以討論使用手機的時間,限定時間的方法。
例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后。目標要具體、明確,便于測量。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父母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的獎懲政策,堅決執行。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約定書面化,并張貼在家里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看到。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不能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