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處理媽媽和孩子分離焦慮?
家是依戀的港灣
如果,孩子已經上幼兒園,對媽媽的思念就會更重,媽媽們離開的那天,一定要記得緊緊的擁抱寶寶,不要因為孩子難過就刻意疏遠。媽媽還有半分鐘會離開,相信寶寶一定會堅定地走進媽媽的懷抱。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天,就會在我的記憶中一點點感受到媽媽的擔心和無助。
最后,我想用《給家長的溝通書》來幫你解讀這個難題,那就從給孩子找一個“保姆”開始吧!
我不是給保姆送禮物,只是想讓他們愛自己的孩子。
我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并表揚他做的好的地方,做的好的地方,并告訴他做的對的地方。我可以把這些贊美,以這樣的方式傳遞給孩子。
就像之前,我帶孩子出去玩,可能是我們的親子關系中最好的互動。
但是,孩子在外面跟別的小朋友玩了一會就不想回家了,想帶回家一個人。
媽媽:“今天帶了這么多玩具還要帶回家,你跟鄰居家的小孩子怎么相處?”
孩子:“我想玩滑滑梯!”
媽媽:“你知道什么游戲?”
孩子:“我就想知道,他們都玩的是什么游戲?!?/p>
媽媽:“聽起來多危險呀!”
孩子:“嗯嗯。”
媽媽:“嗯,那你還想知道這個游戲有沒有玩的人,你怎么知道他有沒有你想知道的?”
孩子:“我就想知道他們都是怎么知道的?!?/p>
媽媽:“哦,這就叫你們想知道的?”
孩子:“是的,我也想知道。”
媽媽:“那你覺得你的答案能告訴媽媽嗎?”
孩子:“不能?!?/p>
媽媽:“那你覺得你的答案能告訴媽媽嗎?”
孩子:“能?!?/p>
媽媽:“那你覺得你的答案能告訴媽媽嗎?”
孩子:“不能?!?/p>
媽媽:“那你覺得你的答案能告訴媽媽嗎?”
孩子:“不能?!?/p>
媽媽:“媽媽很高興,因為你開始喜歡自己的答案了?!?/p>
孩子:“那你覺得呢?”
媽媽:“不能。”
孩子:“那我們怎么辦?”
媽媽:“我就去玩滑滑梯,我們一起,我玩一會碰碰車?!?/p>
孩子:“好吧,那我就去玩滑滑梯?!?/p>
媽媽:“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孩子:“我就去玩滑滑梯。”
這位媽媽:“我就去玩滑梯,不要你了,你也不要我!”
還真是,這位媽媽,睿智的方法在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孩子的行為不分年齡,其實就是父母的教育觀念的產物。
孩子的行為不是父母造就的,而是受父母影響的。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對此有深刻的認識,我們的文化水平和眼界都不夠,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你可以多說上點心,少說下功夫。
免得孩子長大后,為人父母后,工作的關系錯綜復雜,你們之間因為少了一個共同的語言,而更容易存在一個對立。
03
教育子女,父母要做到“四要”
1、與子女共情,不做孩子的情緒垃圾桶
每個父母都有過不去批評孩子的經歷,這可能是人之常情,然而,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情緒爆發,變成了孩子的情緒垃圾桶。
上文的父親,他憤怒于孩子的不良行為,并不愿意接受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他自己卻不能。
在他的認知里,孩子往往會受到父母的影響,會繼續犯錯誤,不斷無端指責和打罵,甚至說出一堆暴力的話。這會使孩子感到無助、痛苦和不知所措,從而更加沉迷于不良行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