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的時候會有焦慮癥嗎?
前幾天,小云接到老師電話說:她家小孩不聽話,只要一看到玩具,她就覺得“就是個土豆”。她并不是要搶玩具,而是想讓孩子乖乖地待在家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看到這,還是有些懷疑,為什么這個小孩在家里就會這么聽話呢?
而且,我們大人,也不一定會像小林這樣的呀,為什么她就會說“不”呢?
因為,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情緒是十分不穩定的,而且,孩子還可能表現出比較粘人、難纏、“分離焦慮”等一系列的情緒。
03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分離焦慮?
1. 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要特別重視。
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輕松度過這個分離焦慮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一下,什么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的產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孩子不想讓媽媽離開,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性開始增強,而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性也會逐漸增強。
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在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太過于焦慮,并且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接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段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快樂的度過這段時間,相信孩子會逐漸養成獨立、自理能力的,甚至不會出現過分的依賴心理。
當孩子面對分離焦慮的時候,父母可以試試這樣做,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一、不同的年齡段,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原因不同
1、2歲以內的寶寶
這個階段孩子因為發育的原因,對陌生環境的害怕,對他人的態度會變得更加敏感,更加抗拒,特別是3歲以內的孩子,這個時期的寶寶的叛逆主要表現為,黏著媽媽,情緒非常敏感。
2、3歲的寶寶
這個階段孩子因為已經上學了,家里有了自己的小朋友,他開始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并且對媽媽有了強烈的探索欲。在這個階段的寶寶,會有強烈的領地意識,他們特別喜歡去媽媽的家,自己的小天地里,喜歡制造各種各樣的玩具。
這個階段,寶寶會通過各種手段來表達自己的“小心思”,比如給媽媽提各種各樣的要求,比如說不,就是不,要這樣,否則就哭鬧不止。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學會了一些東西,例如,他們可以用小手摳挖鼻孔,摳摳摳耳朵,或者是用筷子戳耳朵,這些都是寶寶在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以便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意思。
二、2-3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快速發展,但還不太清楚他們“語言渴求”
這個階段,孩子正在經歷著自我意識的發展,父母可謂是“天使寶寶”。可不管是從嬰兒期還是到青春期,這個階段都會出現語言爆發期。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在0-2歲這個階段,寶寶對于外界的感知最為敏感,所以有時候寶寶會用語言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
而一旦語言爆發期到來,寶寶的情緒變得十分激動,那么他們在認知上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他們對于外界的反應變得十分敏感,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2-3歲時,寶寶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學會走路,他們不再是幾歲的孩子,而是蹣跚學步的孩子,他們開始追求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意味著他們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個時期的寶寶,他們不再像小baby那么聽話,有時候他們還會很霸道,固執己見,做出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