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不聽話的人怎么辦
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好,自己的孩子總是讓人很操心,是不是很像我們父母所認為的那樣呢?如果我們曾經也那樣,你就有可能會問,難道我的孩子不需要父母管教嗎?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一聊孩子不聽話的真相。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孩子的一些行為是屬于“叛逆”的行為,可實際上,孩子的一些“叛逆”行為背后,很可能有未被滿足的需求。
比如,餓了想要吃飯,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是特別想吃餅干,他可能想去玩,但是我們認為這是不可以的,比如我們認為孩子要去公園,我們認為去游樂園是可以的,但是這個可能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
當我們認為孩子“叛逆”的行為是不好的,對孩子進行管教,甚至是控制,讓孩子明白我們的意思是“不懂事、不聽話、不聽話”,其實就是在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好的,而如果我們仔細認真地去觀察這些不良行為背后,就會發現它們是有原因的。
因此,我們在判斷孩子是否“叛逆”的時候,也要看到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這些行為背后的心理因素才是關鍵。
孩子為什么會在這個階段“叛逆”?
什么是叛逆?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正在經歷的這個階段就是所謂的逆反期,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不聽話,不聽話,不好好學習,和父母對著干的情況,一般都是這個原因。
1、父母太過于關注孩子,控制太多,導致孩子沒有自由
媽媽說女兒剛上初中二年級,學習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可是最近一年級就開始出現厭學、逃課的情況,孩子告訴媽媽: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我覺得讀書太累了,再也不想上學了。每天就是想著玩,再也不想看書了。
媽媽很苦惱,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引導孩子,其實孩子是愿意去上學的,只是孩子害怕上學、討厭學校,卻被父母過分指責,甚至于打罵,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叛逆,甚至是產生厭學、自殘、離家出走等行為。
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不可取。
當父母知道了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有這些想法后,可以嘗試和孩子談心,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了解孩子不愿意上學的真實原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尊重孩子的選擇。
如果孩子愿意上學,也愿意去學校,也可以讓孩子和好朋友見面,孩子只是偶爾不去上學,但是還是可以有朋友的。
家長可以與孩子定制訂一些規則,這樣也可以制訂一些獎勵措施,讓孩子能夠更有動力去學校。
在這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如果孩子厭學了,家長不要對孩子表現出失望,也不要打罵孩子,而是要找到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再對癥下藥。
如果孩子是長期情緒不佳,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身體有疾病的,那就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切忌拖延。
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