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孩子不聽話心情說說,我們大人好容易一天帶娃,把我們這個累啊累,累到極致,都想把孩子拉扯大,心累到喘不過來。真是一言難盡啊,總算解脫了。
那為什么有的孩子不聽話,有的孩子還是不聽話呢?
原因一:沒有給孩子做好引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在孩子眼里,爸爸就是超人。
曾經看過一個調查,孩子經常不好好寫作業,爸爸就會打他,一次,兒子考了71分,爸爸給了他一個擁抱,并對兒子說,“下次好好寫,爭取下次考到80分”。
沒想到爸爸把手一甩,狠狠地打了一下,兒子低著頭,不說話,扭頭摔門而去。
爸爸見狀趕緊跑了出來,看到兒子的時候,兒子眼里的淚水已經奪眶而出,但是,此時此刻,他眼里的淚水已經通向了嘴巴。
爸爸繼續吼道:“你就是找不到你媽媽,你就是找不到你媽媽!”
兒子掏出試卷,淚流滿面,看著自己的成績單,他羞愧難當,低頭默默的告訴爸爸:“對不起,我考砸了,這次考試我還不如平時不努力,我可真沒考好!”
我看著兒子,心里五味雜陳。
我跟兒子說:““孩子,我們一起努力,我相信你有追求進步的能力,還記得你剛才那句話嗎?考砸了有好處,也有壞處,你喜歡爸爸媽媽嗎?你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嗎?”
兒子說:“那當然!”
我問兒子:“考不好的話,你打算怎么做?想要怎么做?”
兒子說:“我要去北京讀書,然后我也要去北京的大學。”
我兒子說:“媽媽也是想去北京上學的,不過,我的成績不好,不去北京市,也不想上學了,反正我也不會考好。”
我說:“嗯,那你覺得爸爸媽媽現在有沒有辦法讓你從這個地方讀書?”
兒子說:“我可以從這個地方讀到本科,然后我想要考博士,然后我想上個北京的大學,然后我要再讀碩士。”
我說:“現在你還小,等你大了,就懂得更多。但等你長大了,等到了那時候,你就知道了,就會有更多的選擇,那時候你就知道了。”
結果也是同理,孩子聽得很認真,因為我告訴他:“人生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所以,如果你能夠慢慢來,不著急,不逼著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慢慢來。”
我相信,那個時候,他內心其實是很想考博士的。
而他的父母,一直在一旁教育著他。
我想,其實父母應該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父母不要盲目地“替孩子做決定”。
03
給孩子的“事后諸葛”,就事論事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媽媽,看見自己兒子在地上撿垃圾,就去學校找了校長。
他們在校長那里大鬧了好幾天,最后校長表示,希望兒子能吸取教訓斥,好好學習。
可這件事,這位媽媽不僅沒有跟兒子道歉,反而跟兒子發生了爭執。
兒子情緒激動地說,她根本就不想讓她管,她每次都得按她的意思去做,她為什么就不能按她的意思去做呢?
為什么媽媽會這么對他?
而且,她之所以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子,其實是因為她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以對兒子的控制管理。
這種控制感對兒子的成長來說,就像是枷鎖,讓兒子覺得,所有的事情都在控制自己。
就算他成功了,也會因為父母的控制而感到痛苦。
而長大后的兒子,卻并沒有這樣的感覺,反而覺得自己輕松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