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 好好說重來不聽
1.跟孩子講道理
先來說說跟孩子講道理,因為孩子的年齡還小,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分辨好壞,只知道和父母講道理。他們有些時候,并不能明白道理,還不能理解父母的意思,所以只能跟父母講道理。這個時候父母就要給他講道理,并和他講道理。這樣,他才會意識到,他是在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比如說孩子因為一個玩具不高興,哭鬧,不依不饒。你講道理,是為了讓他明白,他這是生氣,不依不饒。所以,要告訴他,你生氣了,哭鬧是不對的。你不高興了,那就哭一會兒吧。
如果你是在認真聽孩子講道理,不發(fā)火,不打不罵,孩子都會乖乖的聽話,那你就不用擔心孩子的情緒了,因為他會在你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以后,他會積極的表達,從而調整自己的情緒。
2.與孩子的情緒共情。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通常父母是不會共情的。
因為,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情緒共情,會從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并且愿意為之做出調整。
比如說,孩子想要玩積木,這個事情,他很高興,當孩子不高興的時候,你就會出現(xiàn)一種共情:“媽媽好像也有點高興啊,你太高興了,想要不要想一想,好不好?”
孩子遇到困難了,他很傷心難過,我們都很理解他的情緒,那我們就會安慰孩子,讓孩子意識到,雖然我什么都沒有做,但是媽媽一直在我身邊,媽媽一直都在關心我,這種愛,才是真正的愛。
6
比如說,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們可以這么說:“媽媽看到你這次考試成績,沒什么大的問題,但是你不知道該怎么做,做什么才是真正的進步。我們沒有想過你今后要怎么做,只是看到了你的成績,看到了你的努力,所以媽媽覺得你一定要努力。”
這里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鼓勵的話,可以稱為“你做了什么,”
另一種是指導的話,可以說“你在×××方面做的很好,你能告訴媽媽,你是怎么做到的嗎?”
鼓勵孩子的話,是為了激發(fā)孩子更加努力的力量,也是讓孩子養(yǎng)成更加自信的開始。
鼓勵是為了激發(fā)孩子的潛力
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還是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
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孩子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可是當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和年齡段,他們會變得非常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的,而良好的溝通,也能讓他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夠在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們之間所需要的交流更加的豐富多彩,也能夠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所以,身為家長,應該學會鼓勵孩子的成長,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能夠自信地去面對任何事物,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并且在下一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才能做的更加自信的面對。
在每一次的交流溝通過程中,家長應該更加的細心的去觀察孩子,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正確的理解和看待這個世界。
3.耐心的和孩子一起面對
有的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情緒上的問題,是因為受到了家長的影響,當孩子出現(xiàn)情緒的時候,家長能夠耐心的和孩子溝通,而不是直接的批評孩子,讓孩子陷入情緒的死循環(huán)當中,這樣做的話,即便是家長和孩子之間能夠達到了溝通的目的,也是一件事情,所以家長應該耐心的和孩子進行溝通,并且是要去找到孩子的想法和自己平時所不能達成一致的想法,
家長可以去和孩子一起去尋找解決辦法,如果孩子是因為想要去游戲中借游戲所能夠緩解壓力,那么家長可以在平時和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能夠變得更加的優(yōu)秀。
這是水淼·WordPres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試用版本發(fā)布的文章,故有此標記(2023-03-31 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