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在家聽話出門不聽話,在家喜歡和你作對呢?
這是因為孩子在家不聽話的原因,聽著父母嘮叨,聽著父母訓斥,他們就會慢慢的放棄自己的想法,孩子心里也就會越來越叛逆,自然也就沒有那么叛逆了。
說起孩子的叛逆行為,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比如:當孩子在家玩玩具時,要求孩子“把這個玩具送回家”,可是孩子總是不聽,甚至是和家長頂嘴,“憑什么爸爸媽媽可以玩這么久?而且是他們自己就可以玩,而我就不可以?”這時候家長就會生氣,一巴掌打在孩子頭上。可是你知道么?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當他發現你對他不耐煩,他也就漸漸地不再跟你親近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因為你吼叫、訓斥他的時候,他沒有任何的回應,更多的還是哭喊。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就會把負面情緒帶入到我們的語言中,甚至還會連帶著吼叫孩子。當你在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實際上已經是在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憤怒,而不是在和孩子說話。
如果孩子看到你發火的樣子,他更多的是感受到恐懼、害怕,而不是被你的情緒感染。
你對孩子大吼大叫,實際上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號:你對我不夠尊重,你根本就不相信我。
所以,要想讓孩子和你友好相處,不妨試試“正面管教”。
在正面管教中,我們總能收到很多積極的反饋,正面管教里有一個“積極的反饋”,那就是“有話好好說”。
當我們仔細看到,負面的反饋信息就會捕獲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忘記原本應該做的事情,把注意力從負面情緒上轉移到積極的情緒上。
另外,如果我們想讓孩子配合我們,要記得多描述孩子做了什么,而不是評價他做的事情,更加客觀。
比如,你可以說:
“我知道你很想和妹妹分享玩具,但是現在是吃飯時間,你沒有完成作業,我有點擔心你明天會影響你的前途。”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的原因讓媽媽沒有認同,媽媽沒有看到他想要的結果,就直接給了他一個建議,他愿意繼續和妹妹分享。
當孩子意識到父母是真的理解他的時候,也就會更加愿意聽父母的話,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有自主權的,有權利決定的。
在孩子的心理養成里,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獨立,都來自于父母對他的尊重。
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他,給孩子自由。
千萬別看到孩子總是跟我們對著干,我們就覺得他無可救藥。孩子說的不一定是對的,他這樣做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只有我們尊重他,理解他,我們才能心平氣和的跟孩子分析他的問題,幫助他解決問題。
3、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到,在他的學生時代,有一個心理問題,認為他永遠都不夠好。
有的父母會說,孩子還小,他們什么都不懂,所以他們會保護孩子。
殊不知,這些保護孩子的話語從一開始就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家長和孩子說話時,有些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千萬不要說。
那些傷人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很多家長平時不經意說出來的,就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比如有些家長動不動就說自己對孩子不夠好,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或者說經常對孩子進行打擊,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得那么優秀,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孩子。
對孩子心理產生傷害后,他們會變得非常敏感,總是容易自我否定自己,所以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及時糾正他們的這種心理。
當孩子出現以下幾種現象時,家長要注意了。
一、孩子出現哪些現象,說明他已經進入了心理敏感期
心理敏感期的孩子,具有獨特的特征,這些孩子總是表現出所表現出的樣子,是他們身上的一個特別的信號,家長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孩子從心理上走向正軌。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要留心觀察,了解孩子到底出現哪些方面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