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孩子分離焦慮
2月初就在杭州市九市區同學的電話里,給爸爸媽媽打了個電話,訴苦。
同學:他們小學二年級的兒子,第一次上小學,我跟他說過什么,不想去就不去了,好幾次我說是去找她,他也不說,去就回。當時爸爸媽媽已經打算開始放棄我這個女兒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也許是覺得放棄這個兒子,讓他去學校讀書不就好了嗎?爸爸媽媽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孩子入學都需要在學校,可孩子還那么小,需要一個適應期。
爸爸媽媽現在關注的重點,不是第一天開學,而是我們,希望孩子在學校里能夠快樂地學習,愉快地玩耍,收獲友誼和尊嚴。
而且在學校里,老師會督促你每天把自己的作業完成,在學校的時間內要好好學習,回來還要寫作業。所以你才會有這么多的作業,才會出現這些事情。
可是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因為他覺得無論他怎么做,爸爸媽媽都會罵他,老師也會打他,因為他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父母會覺得他不夠好,這種感覺讓孩子非常害怕,他更不知道還能怎么辦。
所以如果爸爸媽媽在給孩子布置任務時,對他的要求更加嚴格,總是以失敗告終,那他就會更加焦慮,在這種壓力下,他會逃避現實,逃避懲罰。
在這種壓力下,他就會變得非常的焦慮,然后他會逃避去對抗。
那他怎么去應對呢?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慢慢地逃避呢?
這個很簡單,首先你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他害怕你什么?這個事他膽子比較大嗎?在他心里面臨恐懼時他不知道該怎么辦?所以他會有一些懼怕的一些舉動。
這個舉動的始作俑者是你,我覺得他不敢相信,這樣的心態可以用在幼兒園里。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工作上的原因,就被老師拎了回來,孩子當時都懵懵懂懂的,當時感覺到說不出來,像是被扯走一樣。
但是孩子知道了,當時她只是心里知道自己不想去幼兒園,所以會告訴我媽媽。所以我就像個十萬個為什么一樣的疑問,因為我擔心她不喜歡我。
還有就是他們非常耐心地跟我溝通,為什么他做出這樣的舉動,我兒子都會跟我說。
我說:“你沒做什么啊,今天媽媽帶你去游樂園玩好不好?”
小家伙一聽就明白了,又開始跟我講起各種各樣的道理,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他很有想法,并且有追求完美的欲望。
要不然他就會用“嗯嗯嗯,好像是這樣”來表達,“那我回去怎么做呢?”
“當然是向老師道歉,想要有個禮物。”
而不是反駁,“你為什么要這樣說呢?”
如果他生氣的時候,不是憤怒,不是表達不滿,“你這樣不對”,就是說不。
而是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然后幫助他解決問題。
父母如果覺得“為什么孩子不想和自己溝通,總是講道理”?
也許孩子不是真的覺得不想和自己溝通,只是在表達不滿。
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有自己的小心思了,所以,和父母聊天的時候,反而問的很有興趣,父母也很尷尬。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尤為重要。
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的契機,因為在這個契機下,父母可以和孩子“好好說話”。
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父母與孩子好好說話
著名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當我們說A的時候,孩子會有B,當我們說C的時候,孩子就會有C。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可以用陳述、提問的方式,詢問孩子有沒有遇到困難、有沒有辦法,如果孩子回答說沒有,就說明孩子還沒有學會正確的溝通交流方法,你要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