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媽媽罰他們站凳子
” 我覺得你該說的話你不該說,你該睡覺,不要熬夜,但是你卻從不顧及你的感受,這是不對的!”
孩子5歲了,在吃飯,一會兒叫去洗手,一會兒叫去客廳,一會兒叫去洗澡,每次媽媽都是先催一下才走。孩子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我喜歡玩水,你讓我等一下再去!”媽媽看他著急的樣子,就說:”這個讓你很生氣,你先讓自己冷靜一下,然后再和我說。”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生氣地說:”我不喜歡這樣的事,我要控制自己,不要你控制。”
媽媽說:”你這樣說,你很生氣,也很難過。媽媽為你感到難過,但是你現在也不能這樣,我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我們尊重你的感受。你可以不跟媽媽說,你可以去找別的事做。”
第二天,孩子在幼兒園回來后情緒很低落。媽媽說:”媽媽知道你現在不想跟媽媽說什么,很難過。媽媽陪你說說話,好嗎?”
當孩子被理解的感覺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時,情緒就會得到提升。然后就會主動向你傾訴了,她不僅可以自己去處理這個困難,也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
第三次考試失敗了,孩子就不會再找借口了。”
孩子考試失敗了,情緒沒有得到緩解,孩子也不愿意去學校,愿意和父母傾訴。這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支持他。
最后,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宣泄情緒的空間。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時,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智慧,可以讓孩子把委屈、憤怒,委屈,發泄出來。
父母給孩子表達情緒的空間,就是留給孩子自尊心的基礎。讓孩子知道,在父母面前,他們是可以做真實的自己的,父母也不會把他們當成壞孩子,要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愛父母的,父母給予的愛和關注是孩子自信心最好的養分。
在外面受了委屈時,回來可以告訴孩子,不管是什么事情,爸爸媽媽都會一直陪著你,支持你,和你一起解決問題,但不要在外面出了什么事,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支持你。這樣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會自信的面對外界事物,不會封閉自己。
爸爸媽媽都知道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是從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也會嚴格要求孩子。只要孩子做的好,爸爸媽媽會予以肯定和鼓勵,對孩子的鼓勵無疑是非常的重要。讓孩子知道在外和家里都是平等的,而不是被命令和被控制。
四、不要輕易放棄孩子,要堅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已經上初中了,但是由于年齡太小,很多事情根本做不好,所以父母一直也非常著急,不停的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但是一直在心里罵孩子,罵完以后,卻一直在自責自責自己沒有認真去教好他,而且還經常去管束孩子,時不時的批評孩子,這種教育方式是完全錯誤的。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受到父母的教育引導,父母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放棄孩子。
三、停止包辦一切的做法
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做事情,每當孩子沒有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標時,父母就會進行數落,訓斥,甚至是打罵,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反而會使孩子有逆反心理,從而使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作為父母應該學會放手,適當地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1.正確的進行情感教育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有時候對于父母的一個“冷漠”的表現,會讓孩子感到傷心難過。在此階段,父母應該耐心的進行情感教育,告訴孩子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情感更加穩定。
讓孩子明白哪些是真正的好朋友,并且幫助他分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從內心產生共鳴,讓他愿意和父母交流。